华为“天才少年”新创公司,人形机器人已在做家务!
视频加载中...
华为“天才少年”新创公司,人形机器人已在做家务了
3月10日,智元机器人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O-1,Genie Operator-1),并同步宣布其通用具身机器人已量产下线1000台,覆盖工业与商业场景。
智元机器人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其联合创始人兼CTO(首席技术官)为彭志辉,曾被称为华为“天才少年”。
公开资料显示,彭志辉1993年出生于江西吉安,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信通学院后,后就职于OPPO研究院AI实验室。2020年,彭志辉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最高档年薪201万元,加入华为团队,从事昇腾AI芯片和AI算法相关研究工作。
彭志辉于2022年年底从华为离职,2023年2月联合创立智元机器人。同年8月,彭志辉和他团队研发的首款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A1”智能机器人,完成首次公开亮相。2024年1月,智元机器人与北京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着力解决关键具身智能技术问题。
智元具身研究中心常务主任任广辉提到,目前具身模型在落地上还面临四大困境,一是现有的具身模型泛化性相对差一些,比如过去是在实验室训练模型,换了新的场景其成功率就会大幅下降;二是扩展新任务还面临挑战,即训练了一个新任务后,再想做其它任务,又需要大量数据,成本会非常高;三是不同本体数据无法共用,也导致数据成本比较高,比如智元公司就有多款本体,但不同的本体适应于不同的场景时,数据难以共用,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四是难以形成完整的数据回流系统,就像自动驾驶场景中,如果模型不能从回流的数据再不断进化,会导致模型没办法持续进行性能提升。
而现在,通过开源,使得机器人向通用化迈进,不再是执行单一任务,而是能做多种任务协同,也能从封闭场景走向开放世界,不再局限于实验室了;上一代机器人大多预设了一些程序,而现在机器人越来越能够理解人类的指令。此次大模型的发布,也可以加速具身智能的普及。
此次发布的GO-1大模型,借助人类和多种机器人数据,让机器人获得了革命性的学习能力,可泛化应用到各类的环境和物品中,快速适应新任务、学习新技能。同时,它还支持部署到不同的机器人本体,高效地完成落地,并在实际的使用中持续不断地快速进化。
GO-1大模型将加速具身智能的普及,推动机器人将从依赖特定任务的工具,向着具备通用智能的自主体发展,在商业、工业、家庭等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任广辉表示,人形机器人走向家用市场大约需要5年时间,而价格可能在5万元这一级别。不过,对于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用户以及任务,机器人需要的能力千差万别,产品形态也各不相同,但诸如端茶倒水、做早餐这样的场景,目前在软件系统能力层面,数千元到1万元的投入,已经能够在家庭场景中实现。
南方+记者 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