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12月23日消息(记者陈静)12月22日,记者从重庆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按照国家关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的统一部署,《重庆市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细则》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执行。


  重庆市医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仲姝婕介绍,从1998年开始,国家建立职工医保制度,重庆从2000年启动职工医保制度建设。职工医保覆盖用人单位职工和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医保费构成职工医保基金。职工医保基金由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两部分组成。按现行政策,统筹基金主要是保障参保患者大病住院、门诊特病的支出,而个人账户主要用于参保患者在普通门诊和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等的支出。


  此次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就是将普通门诊费用由过去单一的个人账户支付调整为由医保统筹基金报销和个人账户支付相结合这样的一个办法。这个机制的建立,将大大减轻多病患者、大病重病患者、门诊慢特病患者在门诊就医的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负担,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职工门诊保障待遇水平,完善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重庆市职工医保的参保人员,不论是单位参保人员还是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重庆市职工医保,不论是在职人员还是退休人员,都属于这次改革的对象,都可以享受门诊共济保障待遇。


  仲姝婕介绍,重庆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归纳起来就是“一增加、一调整、一延伸、两扩大”。


  “一增加”:建立普通门诊统筹保障机制。将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报销范围。门诊符合医保规定的费用报销比例为: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60%、三级医疗机构50%,退休职工在此基础上增加10个百分点。报销起付标准在职人员200元,退休人员100元;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在职人员为3000元/年,退休人员为4000元/年。


  “一调整”:调整个人账户计入结构。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调整为:个人每月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仍然保留在个人账户当中,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则计入统筹基金,建立普通门诊保障机制。


  随单位参保、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二档的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调整为:由统筹基金定额划入,70岁以下退休人员划入105元/月,70(含)岁以上退休人员划入115元/月。


  “一延伸”:将统筹基金支付延伸到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参保人除了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可以持医疗机构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购药,符合规定的费用也纳入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


  “两扩大”: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个人账户在家庭成员之间可以共济使用;具体来讲个人账户除了可以继续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按规定使用外还可以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等的个人缴费以及退休人员本人的职工大额医疗互助保险缴费;扩大门诊保障病种,将普通门诊发生的不属于门诊特病的病种纳入门诊统筹保障范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