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一韩国小学生实施心肺复苏救活父亲!为了孩子,这些急救知识要收好|特别关注
据“央视网”微博,
近日,
一名韩国小学生机智救父的事情引发热议。
6日凌晨,
韩国庆尚南道消防局
接到一名小学生的电话,
称他的父亲在睡梦中脸色苍白。
接线员判断这是急性心梗的表现,
于是立即与这名学生进行视频通话,
向他展示了心肺复苏的操作图片,
孩子现学现用,
救回父亲一命。
据悉,
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
只有四分钟,
若到达医院前及时采取心肺复苏措施,
可将患者的生存几率提高两倍以上。
对于每一个个体生命而言,
遭遇疾病发作、
意外伤害等,
急救黄金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钟,
如果身边有人懂得一点应急救护知识,
就有希望帮助其脱离危险。
这些急救知识,
希望您永远用不到,
但是,
自己掌握、教会孩子,
非常重要,
关键时候能救命!
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心肺复苏这道题你会做吗?
急救教育,在我们国家相对缺乏,很多人明知道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但是却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一般用不到,学了也没有”,还有一些人的心理是“到时候就慌了,哪还记得住这些知识”(别问小编是怎么知道,小编身边就有这样的人
)
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方法……这些生活中利用率颇高的急救技能,会用的人却没有几个。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
其中,《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图片来源 | 新华网辽宁频道)
急救是一门科学,涉及急救知识和实用技能,只有比较系统和全面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才能有效进行现场急救。
若缺乏急救知识和技能,不仅会延误最佳救援时期,还可能会因为急救不正确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在救援现场,多一个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就会多一点安全保障。
以儿童被呛窒息后的急救知识技能为例,曾经一段“6岁孩子吃花生呛到窒息,电梯监控拍下母亲送医”的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幸的是,这个孩子经抢救无效身亡。这一悲剧在让人们感到惋惜和心痛之余,也给社会大众科普了海姆立克急救法。
而实际上,海姆立克急救法诞生至今已经有40多年,我们仍对其知之甚少。
家长一定要学!救了无数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据报道,每年因异物卡喉被送医,甚至不幸死亡的孩子数量都不少。
这种情况常见且发生的时间非常短,往往五六分钟就能致命。因此及时、准确地处理这种突发情况非常重要。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
应用于急救成人
应用于自救
应用于两岁以上儿童
应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
“急救教育”这堂课,家长和孩子都得上
01
让急救成为全民必修课
不仅是未成年人,不少成年人的生存安全意识也很薄弱,应急知识更是匮乏。近年来,诸如地震、雷击、溺水、火灾、食物中毒、交通事故、人身意外伤害等意外时有发生,每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都留给逝者家属良久不能平慰的伤痛。
有专家认为,让急救教育成为全民必修课,需从3个层面做起。
在学校教育层面,急救教育要从小抓起,全面系统地编写急救教育教材,让普及生命安全教育成为更多学校亟须补上的必修课;
社会教育层面,要利用医疗机构的开放课程、社区宣传示范、移动网络教育等途径,让急救教育走向常态化、普及化,走进每一个家庭,使人人学习急救知识、个个掌握自救本领成为可能;
法律制度层面,要尽快将立法普及急救教育纳入议事日程,规定18岁以上公民必须学习急救知识,以立法的形式强制让急救教育成为全民必修课。
02
老师家长,这些儿童急救知识请收藏
假如孩子在家里或者校园里发生意外,你知道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吗?
烧伤
1、儿童烧伤时有衣物附着在患处,要剥去附着物。如衣物贴在儿童的皮肤上,千万不能强行撕下。
2、用冷水冲洗冷却患处15分钟左右或用冰块敷患处。
3、不要用任何药膏或药水去涂患处,只能用无菌纱布覆盖所有的患处,避免感染。
4、将儿童的烧伤部位抬高,使患处的血流减少。
5、如果伤较严重,就要将儿童平躺在床上,并抬高儿童的下肢,让儿童的头部倾向一侧,以保证血流向重要器官,防止儿童休克。
碰伤
1、儿童受到的碰击不是很严重,患处没有出现肿胀或活动困难等症状,可以在皮肤的淤血斑处进行一小时左右的冷敷。
2、如果伤口出血,要用一块消毒的棉垫或卫生纸压迫伤口十分钟以上。如果伤口不大,在止血后,用冷开水洗干净患处,用创可贴盖住患处。
3、如果伤口较大,应当马上带儿童去医院对伤口进行处理,必要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防止破伤风的发生。
扭伤
1、将扭伤的儿童平躺在床上.抬高患处,进行冷敷,以减轻患处的肿胀。
2、在患处垫上棉花,再用绷带将患处捆绑起来,注意不要使绷带绑得太紧,不利于血液循环。
3、不要触动受伤的关节。如果儿童的患处有畸形或剧烈的疼痛,说明儿童病情不只限于扭伤,可能发生了骨折,应马上送医院治疗。
烫伤
1、应立即用冷水冲洗15分钟以上,降低局部温度,减少创面的进一步损伤,减少疼痛。
2、如果起泡,小泡可以不做任何处理。对黄豆大小的水泡,如果创面也比较浅,可以用消毒剪刀剪开水泡,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蘸干。为避免感染,最好还是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3、由于小孩皮肤特别娇嫩,耐受力较差,烫伤后往往较严重,更容易发生感染引起合并症。因此,最好不要自行用药,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错误处理:
1、用麻油、酱油涂抹伤口。
2、用牙膏涂抹伤口。
3、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涂抹药膏。
切割伤
1、伤口不深,只是划破皮肤少量出血,只需用清水(或淡盐水)和肥皂清洗患处,消毒后用创可贴或消毒纱布敷盖患处就可以了,这样可防止伤口感染。在清洗伤口时要确保将所有的脏物从伤口处洗出。
2、不要将棉花或其他绒毛状的物质敷盖在伤口处,因为它们会粘在伤口上面阻碍伤口愈合。
3、在包扎伤口时要保证伤口有较好的透气性,不能包扎得太紧。
4、每天都要换一次敷料,夜间可以让患处暴露在空气中,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5、伤口严重时,赶快送儿童到医院处理。
昆虫入耳道
昆虫等生物性异物,多在儿童睡眠时进人外耳道。昆虫类异物因爬行骚动而使儿童产生难忍的疼痛,儿童表现为哭闹、烦燥不安,偶尔可引起眩晕及耳鸣,严重者可致鼓动膜损伤,影响听力。
1、可用酒精或油类液体滴入外耳道内,将进入的昆虫淹死,再固定儿童用耳镊将其取出,然后用棉签擦净耳道即可。
2、用此方法难以取出昆虫时,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眼内有异物
1、仔细观察异物是否植入眼内。
2、如果异物没有植入儿童的眼睛,家长可以翻开儿童的眼脸,让儿童向下看,用消过毒的棉签轻轻地将异物拨去。
3、如异物植入眼内,千万不要去动它,用一块消毒的纱布垫盖在儿童受伤的眼睛上,并用纱布或布条加以固定,并立即就医。
中暑
儿童中暑时,体温增高可达40℃以上,皮肤干燥、面色潮红、无汗、头晕、口渴、恶心、呕吐、烦躁,精神恍惚。
有的因出汗过多而丢失大量盐分引起肌肉酸痛甚至痉挛,严重的可有抽风、昏迷、血压下降、皮肤出血等。家长应为中暑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儿童中暑时,家长可用冷水、冰块擦体,或用低于体温3—5℃的温水洗澡。或在患儿腋下、腹股沟放冰袋,给儿童进冷饮,争取使体温降至38℃以下。
2、设法降低室温。
3、多让儿童喝水。
4、重症者赶快送医院治疗。
误用药物
儿童误服药物可表现为:用药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灼热感、胸闷、心慌、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神志昏迷。
用药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固定性红斑,兼有发热,突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嗜睡等症状。
正确的处理原则是迅速排出、减少吸收、及时解毒、对症治疗、迅速送医。
惊厥
惊厥是由于大脑反应性异常引起的一种突然发生的症状,患者短时间的全身抽搐或局部肢体抽搐。
惊厥发生前儿童可能大声哭闹,接着意识丧失,全身发紫,同时屏气,几秒钟后四肢开始节律地屈曲抖动,可能伴有大小便失禁发生。这种症状可能持续几分钟之久。家长应为惊厥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让患儿平卧,头侧向一边,以防舌后坠和口腔分泌物反流而堵塞气管。
2、在上下牙齿间可填垫毛巾或手帕,防止咬破舌头。
3、给予头部物理降温。
休克
休克是一种很危险的症状,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可能致命。家长应为休克的儿童做以下工作:
1、必须尽快设法与医院取得联系,或请医生来急救。
2、让儿童平躺着.除头部外伤者外,要注意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否则一旦脑部缺氧3—4分钟,就会对脑部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3、注意保证儿童的呼吸道畅通。千万不要给儿童热敷,因为会使血液迅速从体内的器官中流出,造成危险。
4、随时检查儿童的脉搏,密切注意儿童病情的变化。
文章综合整理自 | 央视网、微言教育、中国教育报等
部分内容来源 | 新华社客户端《世界红十字日|碰伤、烫伤这些必备儿童急救知识你会了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