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泾,被徐汇滨江“偷家”
在城市的版图中,产业园区的兴衰与变迁几乎掌握着发展的命脉,尤其是徐汇这样产业与财富时刻涌动的强区。
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漕河泾与刚刚起步青年般的徐汇滨江,渐渐成为徐汇两大产业支柱。
2月份刚刚结束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以徐汇滨江作为title,真正的举办地却是在漕河泾。
作为徐汇的产业大哥,漕河泾好像自然而然承接了“扶植”徐汇滨江的任务。
2023年以来,漕河泾很多“头牌”企业流向了徐汇滨江,如商汤科技、麦当劳、腾讯华东总部、复星医药、游族等。
这些企业的迁移总让人忍不住细究漕河泾的未来,漕河泾“输血”徐汇滨江会否伤了自己的元气?
01
漕河泾,被徐汇滨江偷家了吗?
作为上海最老牌的产业园区,漕河泾是一片经久不息的土地,它有太多故事可讲。
翻开它的历史,几乎是上海甚至是中国产业发展的缩影。
1984年,建立的“上海市微电子工业区”是漕河泾开发区的前身,也是中国第一个微电子工业区。
198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扩建成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1991年,漕河泾又被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来源网络
1984年以来,漕河泾开发区已经经历了六至七轮的更新迭代和“腾笼换鸟”。
2013-2014年,互联网行业风声水起的时代,腾讯、网易、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选择入驻漕河泾。
互联网基因率先奠定,漕河泾的游戏产业也悄悄地野蛮生长起来,生产出《原神》《万国觉醒》《明日方舟》的米哈游、莉莉丝、鹰角等新一代游戏公司,让漕河泾逐渐形成了游戏产业的聚集效应。
许多游戏公司创始人,如莉莉丝联合创始人袁帅,均来自腾讯。
每次转型,漕河泾都能实现人才与技术的正向循环。
漕河泾实拍 来源网络
2018年之后,国际环境倒逼国内技术创新,漕河泾再次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适应性,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
如今,漕河泾已经形成了以人工智能、元宇宙、绿色低碳、生物医药为核心的“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2023年,漕河泾开发区在5.98k㎡的土地上创造出超过5500亿元的年营收。
漕河泾实拍 来源网络
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年营收1326.8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年营收423.7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年营收488.3亿元,绿色低碳产业年营收554.7亿元,游戏产业年营收951.8亿元。(数据来源:科创长三角)
园区内汇聚中外高科技企业14000多家,包括144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56家内资上市企业,拥有全市1/5的独角兽企业、超1/4的大模型备案企业以及60%的数字文创企业。(数据来源:上观新闻)
经年累月的积累早已让漕河泾的产业丰富多样,既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有老牌产业始终提供强势托底。
不单一,血很厚,让商汤科技、腾讯华东总部、复星医药等企业的出走根本无法伤其筋骨。
转头看徐汇滨江风头正盛,但根据官方说法,其产业定位虽与漕河泾有重合,但也有截然不同的重点。
不过两者共同的着力点,无疑是近期大热的人工智能。
不得不说,在这个关键领域,徐汇滨江确实后来居上了。
位于徐汇滨江的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是全国首个生成式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
2023年9月揭牌以来,在一系列顶级资源的托举和支持下,截至2024年底徐汇滨江已聚集255家大模型企业、34个备案大模型。
位于徐汇滨江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 来源网络
虽然2024年漕河泾人工智能融资总额超50亿元,而徐汇滨江只有20亿元左右,但随着2024年8月,规模达600亿元的国家人工智能大基金落地徐汇滨江,两个区域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的结局似乎已经昭然若揭。
当大量产业资源优先向徐汇滨江倾斜,漕河泾对比之下确实显得有些许落寞。
02
徐汇滨江,在吸取漕河泾的教训
漕河泾的问题,从来不在产业起落。
而是多年以来,它的土地几乎全被产业占领,少了些有关生活的温度。
产业一路高歌,“便宜”的却是闵行。
漕河泾板块内部商品房有限,选择少,东侧的田林老破小多、城市界面陈旧。
那些年,冰冷的写字楼将打工人们推至闵行,古美、金虹桥等中产板块的发迹离不开漕河泾的带动。
一房一万数据显示,古美、金虹桥、漕河泾三个板块近十年的二手成交均价分别是 58003 元/m2、60529 元/m2、71417 元/m2,始终没有拉开差距。
这几年,漕河泾一直在努力甩掉自己身上的“直男味”,城市综合体鑫耀·光环二期即将亮相;锦和越界尚城已经开业;元创未来大厦也建设得如火如荼....
漕河泾几大新项目的总商业体量将接近3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座徐家汇中心ITC的体量,几乎是从无到有塑造一个全新的商圈街区。
漕河泾商圈 来源网络
但事到如今,张江、漕河泾等初代产业高地的居住属性缺失已成定局,再难逆转。
新兴的徐汇滨江,却能从前人经验中吸取不少教训。
若论产业,漕河泾树大根深,难以撼动,但若论综合素质,徐汇滨江在天赋和后期规划上都占了上风。
徐汇滨江仿佛一个知情识趣的青年才俊,漕河泾则是那个有点无聊的经济适用男。
务实固然很好,面面俱到却实在惊艳。
正因如此,徐汇滨江与漕河泾在楼市中的地位早已是天壤之别。
按照徐汇滨江的规划,它包含“一港一谷一城一场一湾一心”六大百万方级别产业组团,分别是西岸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热力秀场、生命蓝湾、数智中心。
基本每个组团都有住宅规划,新房入市后的表现有目共睹。
待入市的绿城潮鸣东方、能建·西岸誉府更是全城燥候的程度。
一个月前,徐汇规资局发布了斜土社区C030301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125、127b街坊局调公示,继续新增3宗涉宅地块——即为去年启动拆迁的东安新村旧改项目。
徐汇滨江楼市的火爆还在以燎原之势,急速扩张。
产城融合、相辅相成的打法,让徐汇滨江形成了更加坚挺的双螺旋上升通道,成了当下最难以忽视的“弄潮儿”。
来源网络
03
一切尽在徐汇的掌控之中
去年,徐汇地区生产总值3931.2亿元,总量反超黄浦跃居中心城区第一;名义增速最高,同比增长37.8%;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37%,增速同样居于全市第一。
经济指标多与产业强关联,这其中,徐汇的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科创金融、高端制造等战略产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增长动力。
这样的超越离不开漕河泾的多年积淀,也离不开徐汇滨江的飞速成长。
来源网络
无论两者的产业如何调整轮换,对徐汇来说不过是“左手到右手”、稳赚不赔的游戏。
漕河泾的所谓“失去”,恰恰成就了徐汇从“园区经济”到“产城融合”的升维。
如今徐汇滨江用艺术水岸吸引全球人才,漕河泾继续培育下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
一切都在徐汇的掌控之中。
本号发布的原创数据、图表、文章等信息的版权由公众号运营公司独立所有,并受法律保护。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构成侵权,我司有权依法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