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条新闻


  #泉州男子滥用激素类眼药水致盲#


  引起大家热议


  50岁的李先生


  因长期使用激素类眼药水


  最终发展为青光眼晚期


  视力仅剩0.1


  滥用眼药水真的会得青光眼?


  “网红”眼药水安全吗?


  人工泪液能用吗?


  01


  滥用激素类眼药水会得青光眼


  如果把眼睛比作一个“蓄水池”,健康的眼睛每天会产生3-4ml房水,通过“排水管道”(小梁网)循环流动,维持安全眼压。


  激素类眼药水就像是淤泥,会悄悄堵住排水口,长期滥用会造成眼睛房水流出阻力增加,眼压持续升高,导致激素型青光眼!


  哪些眼药水含激素呢?当眼药水名称中出现“松”“龙”“泼”字样时,请提高警惕,因为含这三个字的眼药水,往往都含有糖皮质激素。(例如:地塞米松、可的松、泼尼松龙、倍他米松、氟甲松龙、氟米龙、氯替泼诺、氯替泼诺妥布霉等)。


  02


  去红血丝眼药水也要慎用


  还有些网红眼药水宣称能去红血丝,其实这类眼药水往往都含有盐酸萘甲唑啉、盐酸羟甲唑啉、盐酸四氢唑林等成分,这些成分短期内使用会让血管收缩,缓解眼睛充血状态,让人感到舒适,但经常使用会造成瞳孔散大、血管增粗,严重的还可能引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药物依赖。


  青光眼造成的视野缺损与视力下降是不可逆的,最终的结果是永久性视力丧失。平时一旦出现雾视、眼胀、眼痛、眼红、视力模糊或者晕眩、严重头痛、恶心、腹痛、呕吐等,都要引起重视,尽早就医检查。


  03


  缓解视疲劳,人工泪液非首选


  市面上缓解视疲劳的眼药水,主要成分有玻璃酸钠(人工泪液)、各种维生素等,可以起到减轻视疲劳,缓解干眼的疗效。虽较为安全,但并不推荐将眼药水作为缓解视疲劳的首选方式,建议先用毛巾热敷,如没有效果再考虑使用眼药水。


  同时,不要长时间看电脑、玩手机,适当放松眼睛才是改善视疲劳的主要方法。


  青光眼作为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


  正威胁着大众视力


  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2%


  且该病并非老年人专属


  从婴幼儿到青壮年都有患病可能


  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


  因此也被大家称为“视力的小偷”


  01


  哪些症状可能是“视力小偷”悄然来访?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核心病因是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正常时,房水循环维持眼压稳定,一旦房水排出通道受阻,眼压就会升高,持续高眼压会压迫视神经,导致视野从周边向中心缩小,最终失明,且视力损伤不可逆。


  正常眼压是10到20,要是眼压一路飙升到25、30甚至更高,青光眼就可能找上门。


  青光眼分为急性和慢性——


  • 急性发作时,眼睛又红又痛,视力还会急剧下降,让人苦不堪言。
  • 慢性青光眼更“狡猾”,平时只是感觉眼睛累、不舒服、有点胀,看灯还会有一圈彩虹。有时候突然蒙住一只眼,才发现视力差、视野变小了,发现的时候青光眼已经不知不觉就把你的视力偷走。

      02


      哪些人群是青光眼“偏爱”的对象?


      青光眼有一定家族遗传性,如果家族里有人得过,体检时一定注意检查、多多关注。部分高度近视的年轻人,青光眼患病率会比不近视的人高。远视眼、高眼压症的人,还有之前得过葡萄膜炎、受到眼外伤,或长期服某些激素类药物的人,也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


  • 日常生活中,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且屏幕越小,对眼表损伤越大;
  • 突然大量饮水,对某些有患青光眼风险的人来说眼压可能会升高;
  • 关灯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容易引起黄斑病变,而长期熬夜,会影响内分泌,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眼压。

      需要注意


      青光眼不仅是“老年病”


      它具有全年龄危机


      ↓↓↓


      03


      守护好视力 向青光眼说“不”


      青光眼虽可怕,但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降低对视力的损害。


  • 看屏幕的时候,不要关灯看电子产品,别凑太近,时间也别太长。
  • 避免短期内大量饮水,少吃刺激性食物。
  • 像葡萄皮、大蒜素这些有保护神经作用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

      考虑到青光眼疾病的特点及发病机制,对于青光眼的预防还要注意↓↓↓


  •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等高危人群更应缩短检查间隔或提早进行检查。
  • 控制全身疾病: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降低青光眼发生的风险。
  • 避免滥用激素:局部和全身激素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济南都市频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