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民心,民生聚民力,民生系福祉。人社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汉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着力稳就业、强保障、保民生,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充分彰显了“民生担当”。


  近日,汉川市人社局获评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打造就业新港湾 让零工不再“路边蹲”


  “以前找个事做要到处跑,现在好了,大家都知道来这里找活儿干。”家住汉川市仙女山街道北桥村的胡黎,为了贴补家用,一有空就会来到位于白云庵路的“零工驿站”坐坐,等待合适的活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如何让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灵活就业怎么实现?


  汉川市人社局创新工作思路,贴近灵活就业实际,率先建成孝感第一家城区零工驿站、第一家社区零工驿站,并搭建“汉川零工驿站”微信小程序,通过线下“零工驿站”、线上“就业平台”双驱动,实现零工与岗位精准匹配、方便劳务需求对接。


  在人口流动大的区域,由政府投资建设与零工规模和需求相匹配的零工驿站,引入人力资源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汉川市区位、资源、人力等优势,该局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让零工驿站在社区村居“扎根”,向产业园区“延伸”,向云端指尖“汇聚”。


  据统计


  汉川零工驿站日均输送零工240人


  高峰时期每天可达600余人


  截至8月


  该市4家零工驿站已累计输送


  零工灵活就业5万人次


  发放劳务费900多万元


  托起“稳稳的幸福” 让渔民不再“水上漂”


  “告别‘水上漂’,生活更稳定、更有奔头了。”“退捕上岸后,人社部门提供技能培训、招聘会、公益性岗位,还有养老保险,让我们安心开始新生活。”渔民们转产就业后的笑脸是汉川市人社系统不间断、无间歇暖心帮扶的最美定格。


  汉川,因长江最大支流


  汉江横贯全境而得名


  水域资源丰富


  许多渔民依水而居,以渔为业


  “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将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主动入位、履职担当,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该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晓华说。


  汉川市退捕渔民涵盖13个乡镇,512户共计1023人。该局制定《汉川市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帮扶行动实施方案》,从政策宣传、就业援助、技能培训、扶持创业等方面,实行分类施策、兜底帮扶。


  保障全力以赴 渔民上岸无忧


  对每个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讲、1次就业指导和3次职业介绍,有针对性地筛选推介就业岗位2100个,发布用工信息3000余条,办理基本养老保险597人……


  截至目前


  汉川市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


  渔民100%完成转产就业


  打造“一站式”服务 让群众不再“跑断腿”


  “现在办理社保业务,只需到一个窗口,省力又省时。”这是市民王女士的切身体会,也是汉川市社保系统创新服务便捷化的一个缩影。


  该局深化“放管服”改革


  聚焦“互联网+人社”建设


  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等措施


  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在社保大厅、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等重要窗口开展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广“23℃人社服务”,推动窗口服务提档升级。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社305项办理事项实现网上办、一网运转;实现“我要办理劳务派遣公司”一事联办,10个关联事项“打包办”,25个高频事项“提速办”,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张网”“一站式”办理。“省集中”社保系统成功上线,企业退休人员直接扫二维码,就可以完成生存认证,全市7万多名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核定和缴费实现网上“一站式”办理,便捷高效的办事效率让群众交口称赞。


  (来源:孝感日报)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