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小涵 通讯员 李婧怡


  近年来,菏泽市人社局立足“守底线、保稳定、促和谐”的职能定位,全力打造以“菏谐共赢”为统领,以“菏谐驿站”“菏薪共治”“菏解共调”“菏你同行”为支撑的“1+4”特色劳动关系品牌,全面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


  抓实顶层设计


  组织保障到位


  菏泽市人社局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摆在突出位置,扛起应担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指导责任落实,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更开放的姿态,统筹推动劳动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高位部署推动,高效务实推进。提请菏泽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菏办字〔2023〕9号),将建立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导协调机制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管理体系,高位部署宣传、创建、考核等重点任务,有效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法治保障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格局。


  完善三方协调机制,全力服务保障。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为着力点,健全人社、工会、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等部门联合的全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切实加强对全市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的统筹推动、安排部署,每季度召开一次劳动关系三方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矛盾和问题。今年以来,劳动关系三方共同组织了新业态劳动者维权研讨会、新业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为外卖快递小哥参加工伤保险等活动。同时,在“菏谐驿站”、“菏泽市人力资源市场”设置人力资源服务角,每周定期向企业提供用工信息、宣讲劳动法律法规及预防劳动纠纷知识,帮助企业掌握劳动用工合规方式、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权益,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建全奖惩问责机制,激励担当作为。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对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社保缴纳、工时制度、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等情况进行考核督导,积极开展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将“欠薪线索办结率、上访发生率、菏谐驿站覆盖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实行“周调度、月调度、季总结”全口径通报机制,定期进行督导通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限时整改并跟踪问效,有效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和谐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管理到位


  突出精细化、流程化和实效化,以制度刚性落实确保各项劳动保障制度从实处着手,实处发力,做实功见实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状态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严格落实企业集体协商工作制度。创新集体协商方式,通过举办企业工资“一样本·两指引”暨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等活动,指导企业行政方与工会方代表进行了“1+3”(“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企业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劳动安全卫生集体合同”)集体合同集中签约,切实保障了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全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了98%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全覆盖。


  执行企业劳动关系业务年验制度。年初对辖区内的企业劳动关系业务进行核验,核验内容主要有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社保缴纳、工时制度、职工安全卫生保障、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等等,建立年度核验工作台账,对企业劳动关系情况真实掌握,对发现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问题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依法规范企业用工,保障辖区内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建设“五级联动”基层劳动关系服务组织。按照“六有、六规范”的标准,在市、县、乡镇(街道)、园区和规模企业分级建立“菏谐驿站”劳动关系服务组织,加强商圈楼宇、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上层以加强指挥协调为主,中层以增强联动反应为主,基层以着力预防化解为主”的调解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楼宇商圈劳动争议调解争议委员会17个,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1个,规模以上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36个。


  强化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坚持高标准选配劳动关系协调员,通过劳动关系业务“练兵比武”、举办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和技能大赛等活动,扩大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规模,提高其工作和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劳动关系协调员在劳动关系政策服务、监测预警、矛盾化解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共有劳动关系协调员1200余名。


  注重和谐培育


  源头预防到位


  打好保障劳动者报酬权益“组合拳”,坚持多方位宣传引导,实施和谐培育计划,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切实做到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欠薪风险。


  开展广泛宣传,营造和谐氛围。线上充分利用“菏泽人社”公众号及媒体,拍摄“庆五一和谐劳动关系”公益视频,发布文件及解读,政策问答等;线下广泛开展“送法进企业宣传月”“党员奉献日进企业”“就业之路我来守护”“流动宣传车进工地”政策宣讲等活动,向企业发放规范劳动用工政策问答手册,规范企业用工管理,构筑劳资领域纠纷的首道防线。已开展宣传活动43次,发放政策问答手册40000多份,涉及企业10000余家。


  实施和谐培育计划,助力企业发展。深入开展“和谐同行”三年行动计划,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交流群”,建立企业结对帮扶专项服务机制,为广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劳动关系线上咨询、培训、诊断“链条式”服务,定期开展企业现场调研、用工指导服务、培育调度会议、创建专题培训、劳动关系知识讲座等活动,全面推动和谐企业培育工作走深走实。目前,全市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共58家。


  建全风险预警机制,消除苗头隐患。以市委市政府开展“三亮”专题行动为契机,全面梳理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政务热线转办单中所涉及的重点领域欠薪问题,联合开展根治欠薪集中整治行动,对工程建设项目保障工资支付制度落实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动态排查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情况。2023年初以来,共检查项目工地468个,用人单位654户,涉及职工10.92万人,消除欠薪隐患620余起,截至目前,菏泽市“全国根治欠薪反映平台”线索量同比增幅全省最低。


  创新纠纷调处


  权益保障到位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底盘”,探索基层治理新机制,创新三大举措,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构建“菏谐驿站”服务网络,做到服务零距离。在市、县、乡镇(街道)、园区和规模企业,创新打造集“政策宣传站、信息收集站、维权服务站、和谐创建站”四站合一的“菏谐驿站”基层劳动关系治理新模式,并配备劳动关系协调员,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一站式“面对面”劳动保障服务,对重点企业“一对一”指导服务,推动劳动纠纷处理“不出厂区”“不出园区”“不出社区”,实现源头治理和维权服务两端发力。全市范围已挂牌运营各级“菏谐驿站”1000余家,共解决受理职工投诉1345件,调解成功1230件,调解成功率达92%。


  强化“菏薪共治”欠薪治理,凝聚治理强合力。坚持顶格推进,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菏泽市整治拖欠工资工作方案》,对根治欠薪工作专项安排,将欠薪治理工作纳入市对县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创新设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和劳动监察法律援助站,打造了“信、网、访、电”四位一体的维权渠道,做到欠薪案件“一窗式”办理。坚持欠薪线索按项目清零,全面落实三个“不过夜”和“接诉即办”工作要求,对权责清晰、金额较少的案件3日内销案,对案情复杂的案件直接提级办理。对于举报投诉多、反复举报投诉的重点项目实行台账式管理,坚持“一案多查”,既查办欠薪案件,又落实工资支付制度,全面排查欠薪隐患。今年以来已接听来访电话7600余个,接待来访群众4000余人次,接收办结欠薪线索8688条,解决欠薪金额7000余万元。


  深化“菏解共调”联动体制,实现调解高质效。以金牌调解组织为抓手建立仲裁调解、企业内部调解、人民调解、县(区)调解组织、乡镇(街道)、商会(协会)为基础的调解服务体系。创新打造“一站三庭”,即设立农民工权益保障服务站、派驻庭、劳动人事争议巡回仲裁庭、园区智慧流动仲裁庭,推动楼宇商圈、中大型企业、项目工地、零工市场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深入开展“仲裁员进工地”“流动仲裁庭进工地”等活动,对劳动争议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累计协商处理劳动人事争议113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