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茶园。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装箱、打包、发车,1月13日一早,万源市百里坡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里,500多只刚宰杀的冰鲜旧院黑鸡陆续装车,准备送往消费者的餐桌。


  万源“旧院黑鸡”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4年出栏量达到600万只,同比增长四成。旧院黑鸡产业也成为达州在托底性帮扶万源工作中狠抓的主导产业之一。


  作为全省唯一以一市之力帮扶下辖一个欠发达县域的地级市,达州明确,要打造托底性帮扶工作“万源样板”。近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举办中国改革(2024)年会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地方实践高层研讨会,发布“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名单,达州申报的“托底性帮扶工作的‘万源样板’”入围,成为全省3个入围的市域改革案例之一。


  市县统筹


  打造市域一体化“帮扶样板”


  “我们积极统筹对接达州市本级及各县(区)帮扶资金10326万余元,实施帮扶项目41个。”总结2024年托底性帮扶工作,达州市赴万源市结对帮扶工作队拿出一组数据。


  万源新建设的水厂。


  为汇集更强帮扶力量,达州建立市县联动统筹推进体系,启动“众筹”帮扶模式,从全市范围调动资源,明确结对帮扶责任。


  达州各地都“领”到了帮扶任务——“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宣汉县整体结对帮扶万源,另外5个县(区)和2个市直园区定点帮扶万源7个乡村振兴片区中心镇,辐射带动片区发展。


  帮扶资金投入最能体现帮扶力量。达州明确,2023年至2025年,达州市级和市域8地分别安排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3%、0.4%、0.5%的资金,以现金方式投入万源。作为结对帮扶单位,宣汉县每年额外再加0.3%现金投入。这些帮扶资金将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民生项目等领域。


  与此同时,达州统筹全市37个行业部门(单位)定点帮扶万源中心镇以外的其他乡镇、48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形成对万源31个乡镇(街道)定点帮扶全覆盖,构建起“1+31+48+N”市域内分层结对帮扶体系。


  新建的万源市人民医院罗家湾院区。


  内畅外引


  打造山区全域化“开放样板”


  1月12日,省道202线万源市太平镇至宣汉县界段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进入水稳层铺筑施工,冲刺春节前全线贯通目标。“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建成后将大幅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沿线可实现30分钟上高速,打通向北进入万源城区、向南进入宣汉县的大通道。”现场业主代表、万源市恒达利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员工付华灯说。


  托底性帮扶新建桥梁。


  万源地处大巴山区腹地,境内“V”型山谷纵横,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好开放发展之路。托底性帮扶工作中,达州坚持“内畅外引、协同发力”。


  首先是破除交通瓶颈,畅通“走出去”步伐。万源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邓小宝说,2024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8.06亿元,加快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快速路网互联互通、农村公路通村达组。


  其次是建好网上销售路,让特色产品“飞”出山区。万源采取“支部+企业+农户+直播”模式,打造“村村直播间”298个、培育“红色主播”300余人。


  此外,还要牵线搭桥“引进来”。2024年7月,四川银行达州万源支行开业。随后,达州推动四川银行与达州市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设立2.2亿元产业基金公司,有针对性地帮扶万源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俯瞰万源交通路网。


  多方协同


  打造资源产业化“转化样板”


  “去年,我们前往北京、澳门、深圳等地宣传推介,持续加强‘旧院黑鸡’品牌打造;邀请媒体调研并发布品牌建设建议,推动旧院黑鸡走向全国市场。”万源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万源立足农产品“生态、富硒、有机”特色优势,重点培育金色粮油、绿色茶叶、黑色黑鸡、褐色药材、青色果蔬“五彩产业”。达州则着力铸造品牌,推动特色资源向特色产品转化。目前,已有30家万源企业纳入达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食荟”,8家企业纳入达州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青”。


  推动资源产业化,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万源市与达州高新区合作建设“飞地园区”,开发万源玄武岩,助力达州高新区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万源境内风能资源开发也正加速推进,规划引进业主在官渡镇等地建设风力发电项目。


  此外,达州还实施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与万源市八台山景区文旅融合发展改革,推动两大重点景区高质量发展,实现风景变“钱景”。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达州市委改革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