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款破万亿,慈溪为何这么“有钱”?
潮新闻 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邵滢 应梦晶
不声不响,浙江“第一强县(市)”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慈溪市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363.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751.5亿元,存贷款余额连续三年年度增量超千亿,成为浙江第二个迈入存贷款万亿元大关的县级市。
慈溪城区美景。
作为金融行业一项核心统计指标,存贷款规模与城市能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慈溪的万亿元存贷款从何而来?在这样一座以制造业为鲜亮标签的大县,金融“软环境”对“硬核”产业的支撑作用又怎样体现?
五年翻一番
2023年9月,义乌成为浙江首个存贷款规模破万亿的县级市。15个月之后,慈溪紧随其后,突破万亿元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慈溪从“5000亿级”升级到“万亿级”仅耗时5年。这五年,慈溪存贷余额年均增量超800亿元,近三年更是连续超过千亿,创造了金融领域的“慈溪速度”。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张琴看来,作为衡量区域经济活力的常用坐标系,存贷款余额的快速增长,可以折射出一座城市经济体量的稳健扩张和发展能级的迭代跨越。
作为浙江首个GDP突破2000亿的强县,慈溪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前列,在2024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位列第六,连续多年蝉联全省第一。
透过存贷款数据,还可以读出不少有意思的信息。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从存款结构看,截至2024年11月末,慈溪住户存款余额2982.1亿元,占全部存款比重达55.6%,较年初增加264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690.6亿元,较年初增加257.4亿元。存款规模的不断增长,意味着该市经济活跃,企业和居民有较强的资金积累和储蓄能力。
从贷款结构看,截至11月末,慈溪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27.51亿元,同比增长超30%。事实上,这项指标慈溪已经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民营企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指标增速也很稳。
一方面,慈溪作为民营经济大县,制造业中长期等贷款数据的高速增长,反映出慈溪民企投融资的信心和活力;另一方面,慈溪正值交通提级、城市提能的变革期,金融业也为该市的交通、水利、住房等基建领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去年前三季度,慈溪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6.07亿元,同比增长2倍还要多。
提高实体经济“含金量”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去年,中央又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了部署,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
各类市场主体达20万户,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观察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慈溪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以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家电行业为例,不少企业正顺应消费趋势的变化开发新功能,但研发创新需要人才,开模试产更离不开资金配套。此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就能帮上大忙。
2023年,慈溪市本级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2.7068亿元。去年增速更喜人,前十一个月就已超60亿元。
慈溪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激励金融机构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慈溪专门推出了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一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为创业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这些“组合拳”的效果都体现在数据里。截至11月末,慈溪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88.66亿元,同比增长17.24%。
县城城镇化正走到聚光灯下。为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跑出“加速度”,慈溪不断探索新业务、新模式。
比如,慈溪农商行创新开展村级集体经济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支持各村发展经营性项目。截至 11月末,慈溪全市实现331家村级组织资产负债表融资授信全覆盖,累计发放贷款2.1亿元。
在慈溪,“1+N”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已建成,通过发挥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站)、企服驿站等多种载体作用,全面实施“首贷户拓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等专项行动,切实打通融资对接和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张琴看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在稳定的基础上强化创新,以自身的韧性托举起产业链的韧性。
“县域经济要补短板,金融行业也需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敏感性,实现新产品、新模式的提前布局。”张琴介绍,金融的一大特色是“网点服务走在前”。慈溪作为出口大市,外贸企业正在加快开辟中东欧、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对金融行业来说,这亦是崭新的发展空间。
这两年,慈溪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每年都会牵头举办多达十余场的跨行业融资对接活动,去年8月还专门邀请中国银行东南亚地区的多位负责人来慈为企业作专题培训,助力企业稳健出海。
同时,该市还大力推广供应链金融、保单质押融资等创新模式,切实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打造优化县域营商环境的“金钥匙”
跳出金融看金融。今天的城市竞争,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金融生态正是重要一环。
记者从慈溪市金融服务中心了解到,慈溪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已连续多年跑赢全宁波大市甚至全省,预计2024年这个数据仍将稳步下降。
这不是偶然的。
作为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融资成本低,代表金融机构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前景有着正向评估,信心很足,同时也说明区域的金融生态是健康且富有活力的。企业乐于通过金融渠道筹措资金来实现创新发展,反过来也为金融生态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目前,慈溪市本级银行机构一级支行数量已达36家,不少银行还专门成立了小微企业服务部门,旨在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向市民宣介存贷款产品。
不止于此。这些年,慈溪在全省首创建设基层数字治理应用“群治分”。平台根据群众参与治理的各类行为和评价数据提供积分,并描绘个人“信用画像”。依托“群治分”平台,慈溪金融机构也上线“农银共富分”等应用模块,实现积分互通、权益兑换、金融输出、网格员推广等多种功能。
优化营商环境,金融正在成为一把“金钥匙”。
“相比大城市,县级市在高层次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县域有县域的优势,要努力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金融服务品牌。”张琴举例道,苏州在工业园区的金融服务上独树一帜,义乌则依托城商行走出了引领小微企业发展的特色路径。“慈溪产业经济特色鲜明,金融领域也有潜力脱颖而出。”
“存贷款破万亿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慈溪市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明年,该市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立足“产、城、人”三个重点方向,全面书写金融业发展的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