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退休前晋升职称,养老金会受到哪些影响?简单算一算
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家规定的十年过渡期即将结束。如果是在过渡期结束以前晋升职称,养老金会受到哪些影响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对于老办法退休待遇的影响。
机关事业单位的老办法退休待遇,最主要的是按照A×M+B+C计算。
A是基本工资,时间是以2014年9月为界限。
M是本人退休时全部工作年限确定的计发比例。
B指的是2014年9月本人职务级别的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
C指的是按照2015年国家调整的离退休费标准增加(按2014年9月的级别来确定)。
以上四项因素的计算结果,然后再计算历年的工资增长率部分,得出的结果就是老办法退休待遇。
现问题是,2024年9月之前又出现了职务职称的晋升。变动主要体现在:
A基本工资上,基本工资是按照晋升后确定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M是不会变的。
B和C都要改变,都是按照晋升后的2014年9月标准和2015年标准来确定金额。
但是这种计算老办法退休待遇,只计算晋升年度后的工资增长率差额。由于2024年以后就没有工资增长率了,所以就只是差额本身。
当然10年内如果有多次职务岗位晋升的情况,只计算最后一次。
这种情况下,很明显老办法退休待遇保底金额就会更高一些。
可是按照过渡期的计算办法,如果新办法退休待遇高,2024年退休,实际上就会按照新办法退休待遇的金额发放待遇。
新办法退休待遇究竟怎么计算呢?
新办法退休待遇主要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还有一部分职业年金。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也跟企业退休人员计算公式是一样的。计算结果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缴费年限、缴费指数以及个人账户积累额的不同上。
基础养老金方面,按照计算公式,只要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提升,养老金待遇就会提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晋升职称以后,其视同缴费指数是要提升的,进而也会带动平均缴费指数提升。
比如说由初级职称晋升高级职称,视同缴费指数提升0.2,由1.4提升至1.6。假设视同缴费年限30年,实际缴费年限10年。假设平均缴费指数是1.5。
这样晋升前的平均缴费指数等于(1.4×30+10×1.5)÷40,结果为1.425。
如果晋升后,平均缴费指数等于(1.6×30+10×1.5)÷40,结果为1.575。
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计算,基础养老金实际上会多出3%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差不多是200~300元左右。
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和职业年金部分,由于缴费基数是上年度工资总额决定的,所以退休前晋升不受影响。
过渡性养老金部分也是由于视同缴费指数的提升,养老金待遇也会提高。
按照计算公式,视同缴费年限30年的情况下,视同缴费指数提升0.2,过渡性系数是1.2,可以提升7.2%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这一部分待遇也能领到500到700元。
并不是过渡期结束以后,这种计算规则就会取消。过渡期结束以后,视同缴费指数依然会对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起作用。所以,只要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职工,能够提升退休前的职务级别,进而提升视同缴费指数,对养老金都会有用的。#头条创作挑战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