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1月,东莞市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成立,迄今已过五年。保障机制、支付方式、集采机制、“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五年来,一项项重点改革、一个个暖心变化,回应着人民群众对解除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殷殷期盼。即日起,东莞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南方+推出“五年同行 一生守护”系列报道,呈现一张张“民需清单”转换为“民生账单”的实践探索。


  助人路上,“香姐”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会把回乡证、银行卡、居住证交到她手上,毫无保留地告知银行卡密码、手机支付密码,“香姐,我们信你!你就放手去做,这医保政策是国家给的好福利,我们也要跟着你一起推广!”这常让石少香深受触动。


  “香姐”即石少香,是东莞市内地港人联谊会志愿者,也是常平人眼里公认的医保“明白人”。医保工作千头万绪,涵盖参保缴费、门诊住院报销、购药服务等多个环节,而“香姐”就像是一颗关键的螺丝钉,紧紧“铆”在畅通港人线上办理定点社区门诊业务流程、线上绑定辅点医院业务流程、线上异地就医备案方法等方面,成为全民参保的有力动员人、港澳居民健康 “通途”的铺路人。


  截至2024年11月,参加东莞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港澳参保人为2.4万人。“每多一个人参保,就是为在莞港澳居民的未来多添一份保障,让他们无需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意外而烦忧。” 石少香说。


  家门口的医保“小灵通”


  “如何参加东莞医保?” 这是石少香遇到的咨询频率最高的问题,提问者多是鳏寡孤独者、老人、行动不便群体,还有操持着家庭琐碎事务的家庭主妇们。


  早些时候,港人参保无法在线上进行。石少香总是耐心细致,一次次地告知前来询问的人们:“得带上居住证和身份证,前往居住证所属的村委或居委会办理参保事宜。”


  为了能让大家办事更加顺畅,她花费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整理出一份《有关港澳台人员如何办理与补换领东莞居住证》的文件,将办理的操作流程清晰地进行了分类阐述,还逐一注明了东莞市各分局关于居住证业务的咨询电话,提醒群众去之前先打电话确认,以防工作人员外出办事扑空。


  石少香一心想帮忙,但也怕帮倒忙。她频繁地在东莞市医保局公众号、官网查询有关港澳台人员的医保条例,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将每一个问题都视作深入理解医保政策的契机。


  为进一步解决医保卡领不出来等问题,为香港同胞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暖心的服务,石少香还踊跃报名,担任起了常平镇政务中心的督导员一职。


  渐渐地,她对医保服务的各项便利烂熟于心,“参加居民医保,不仅能享受医保门诊报销、门特报销、住院报销,还涵盖生育费用报销以及大病保险待遇。居民门特、住院就医符合规定的自付金额达到1.2万元以上,医保便会自动启动大病保险费用分担。基本医疗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无需申请就能自动报销。困难人员还可享受医疗救助。”


  动员参保是石少香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港澳人员只要有东莞居住证就可以线上参保、缴费。在宣讲过程中,她也开始转换思路:“线上就可办,保费不过500多元,没病的时候买份保障,还能帮助别人,一旦生病就能解你燃眉之急,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这招奏效了。今年9月以来,她成功帮助约50人签约参保,为超100人提供了医保服务。“一定要让在莞港人在家门口就能把医保政策问得明明白白,顺顺利利地把事情办成。”石少香说。


  接住每一名在莞就医的香港人


  石少香下的“苦功”,让她赢得了村民的赞许与信任。


  有一次,在帮一位宝妈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石少香收到了500元的微信转账。宝妈感慨道:“没想到随口一提的事竟然这么快就办成了,我本想等孩子有空时去办理参保,正好联系上了香姐,她真是太贴心了。” 石少香婉拒了这笔转账。她觉得自己所做的,只是举手之劳。


  在众多受助者中,有一位80岁的香港老人,给石少香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老人患有心脏病,平日里走几步路便气喘吁吁,身体状况不佳。此前,由于没有居住证,也未参保,老人的生活潜藏着诸多不安因素。今年年初,老人找到石少香,石少香二话不说,陪着老人办理了居住证,又帮忙约号前往村委会购买医保。后来,老人做完手术,原本三万多元的高昂费用,在医保的助力下,自己仅需承担7000元。老人欣慰地说:“东莞医保,让我的老年生活更安心了。”


  另一位需要定期做透析的港人,在没有医保时,做一次透析要花费1000多元。由于行动不便,他联系上石少香,石少香帮他到村委买医保,并办理了门诊特定病种认定。此后,经过医保报销,透析费用大幅降低,只需几十元。他说:“香姐帮我解决了医疗上的大问题,让我们港人能在内地生活得更好。”


  常平素有“小香港”之称,自20世纪90年代起,依托铁路枢纽优势,大力发展房地产和商贸业,吸引了大量香港人前来买房、投资、兴业。2014年后,大学毕业后的石少香从香港北上,随兄长来莞生活。


  2022年,她和朋友遭遇医保码申请受阻等问题,于是拨通了 12345市民热线电话。未曾想,这一通电话竟成为她与东莞市医保局建立紧密联系的开端。


  “我们和市医保局取得了联系,市医保局对我们的问题很重视,事事有着落。”石少香说。有一回,她得知一些医院的公众号虽然开通了医疗定点服务,可港人却无法在线上进行定点操作,她迅速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了医保局。没过多久,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此后,座谈会、医保讲座等培训、交流活动纷至沓来,东莞市内地港人联谊会义工如今已遍布东莞各镇街。石少香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变得更美好,“让东莞医保接住每一在莞就医的香港人。”


  让“医保明白人”多起来


  “希望更多人能去了解并真切认识东莞医保的价值与意义。”在采访中,石少香多次提到这句话。


  于她而言,东莞医保政策在宣传推广以及服务供给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包容性强且饱含人文关怀的特点。这体现在医保局专为港澳人员精心筹备的医保政策专题讲座之中,也体现在医保窗口印刷的宣传小册里。“东莞医保一直在贴合港人在医疗方面的需求,努力保障我们享有国家医保各方面权益。”


  近年来,石少香还与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局就港澳人员医保就医问题频繁召开专项会议、研讨解决方案,参与测试的在莞港人越来越多,“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工作群组,协助解决就医过程中的棘手问题,为医保政策的优化完善贡献力量。”


  石少香欣喜地发现,更多群众开始关心、理解、支持并参与到全民医保的发展进程中。从常平内地港人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李家宏,到各镇街的义工们,乃至每一位受助者……随着医保知识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人们对医保政策的认知程度持续提升,全民参保的社会根基也因此变得越发稳固坚实。


  石少香说,希望能够鼓励更多港人在东莞参保,享受国民待遇,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日后还将联合更多“医保明白人”,加大对医保利民政策的宣传介绍,让更多港人从中受益,让在内地发展的香港同胞更愿意留下来、融进来,与内地同胞携手并肩,共创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关:


  视频|变“民需清单”为“民生账单”,一起细数东莞医保这五年


  H5|东莞医保:五年同行,一生守护


  南方+记者 龚菊


  【作者】 龚菊


  东莞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