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有变化!2022年起,支付方式有调整,怎么回事
今天跟大家聊聊2022年起,医保支付有重大变化的问题。
提到社保,大家最关注的就是两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有了养老保险的保障,广大退休人员能够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并享受养老金上涨的待遇。有了医疗保险,参保人享受门诊看病或者住院报销的待遇,大概率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机率。为了完善相关制度,养老保险也好、医疗保险也好,也在不断地调整,参保人的权益也在得到提升。
今天我们重点说说进入2022年,医保的相关变化,支付方式有调整,事关大家的钱袋子,一定要看看!
对很多参保人来说,生病了,就要去医院挂号、检查、看病,门诊能解决,就门诊解决,门诊解决不了,就住院治疗。
对于住院治疗来说,超过了起付线,医保基金会承担报销的责任,按比例支付医院相应的费用,这也是医疗保障最大的作用。这当中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医疗机构治疗,费用却不一样。有的时候还出现小病大治,浪费了医保基金,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从2022年起,为期3年,医保的支付方式要发生全面变革。
不久前,国家医保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从2022年到2024年底,所有的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这类新的支付方式要覆盖到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上边提到的这些英文缩写,好像很让人摸不到头脑,到底指什么呢?
其实呀,这是指医保的结算术语。所谓的DRG付费,其实就是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具体说就是按照疾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结合起来,按照患者具体情况,把他分入到临床病症与资源消耗相似的诊断相关组别,具体说就是按病种报销付费。而DIP就是指分组后,按病种的分值付费。
什么意思呢,就是指在总额预算机制下,根据年度医保支付总额、医保支付比例及各医疗机构病历的总分值计算点值,形成支付标准,对医疗机构每一病例实现标准化支付。
为啥国家要出台这样的新支付方式?这当中有多重意义。对于医保基金来说,新的支付方式更加规范,而且更能优化医疗服务。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对于患者来说,这样的支付方式更加透明,小病大治、浪费医疗资源等问题得到节约,而个人承担的费用也会减少。
对医院和医生来说,新支付方式将激励医院和医生自觉主动规范医疗服务,按要求控制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接诊能力。因此,新的支付方式可以说是一件三方共赢的好事。
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此前已经有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以武汉为例,在进行试点的过程中,一个显著的成果就是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由负转正。扭亏了缺口的现状。基金的支付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的化解。
相信具有中国特色的DRG/DIP 付费方式得到全国推广后,全国的医保基金都会迎来向好的局面。
而这个医保基金取之于参保人,也用之于参保人。因此,受益的,还是咱百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