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基层医保服务点让群众有“医”靠,有“保”障
张大娘是中心店镇前屯村居民。就在前两天,张大娘在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头疼头晕,孩子们常年在外打工照顾不上,老伴儿李大爷急慌慌地拨通了村医袁大夫的的电话。袁大夫闻讯立即上门给张大娘测血压,诊断病情,参考之前的健康档案资料,给予张大娘降血压对症治疗,并为张大娘办理了“两病”(高血压、糖尿病)门诊报销手续,“大娘,您血压有点高,我给您开了些药,服药的方法给您写到药盒上了,一共98元,医保给您报销58.8元,您自己掏39.2元就可以。”
“谢谢你啊,小袁大夫。以前看病报销要到镇上的医院才行,现在不用跑远路,在村里的卫生室也可以,医保服务来到了“家门口”,太方便了!”张大娘高兴地说。依托卫生室打造村级医保服务点,村医“一人饰两角”,推动基层医疗和医保业务联动服务,张大娘的例子正是我市基层医保服务纵向延伸到基层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邹城市医保局坚持标准化、便捷化、专业化原则,紧扣“市有厅、乡有站、村有点”的目标,以点带面,以面汇网,建立以市医保服务大厅为核心,镇(街道)医保服务站为主体,市直医院、镇街卫生院服务站为补充,村级医保服务点为“前哨”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截至目前,通过建立“村医+民生代办员”专兼职服务,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共打造村级医保服务点400余个,将医保服务从“市区”搬到“村里”,做优基层医保服务圈,深入推进医保服务纵向延伸至“服务末梢”,以“小站点”擎起“大民生”。
深度整合资源,效率上浮点对点
按照“一张医保专网、一支服务队伍、一个专门窗口、一张服务清单”的“四个一”模式,全覆盖优化村级医保服务点。健全经办流程、服务质效、廉洁自律等内部管理制度,有序推动村级医保服务点“名称标识、功能布置、办公设施、人员培训、职责范围、经办标准”“六个统一”,实现基层医保服务点同质化管理、无差异服务,高效率运行。
优化办事流程,业务下沉面对面
按照“应下尽下、能下均下”的原则,将参保登记、医疗救助申报等11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高频次服务事项全部下沉至村级医保服务点。依托村级卫生室,吸纳村医、民生代办员、网格员成立村级帮(代)办队伍,拓宽“网上办”“掌上办”服务渠道,组织村医开展“带医带药带政策”入户走访,面对面开展医保业务服务办理。民生代办员、网格员等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帮代办服务,专兼配合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创新经办模式,服务升级心贴心
结合医保明白人培训对基层医保服务点人员定期针对性开展医保政策宣讲和培训,打造业务全能手,提升服务效率。分批组织村级医保服务点人员到市镇级医保服务窗口跟班学习,进行多岗位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经办服务能力和水平。统一推行“五零六办”(即零积压、零差错、零重访、零差评、零投诉,线上办、邮寄办、云上办、电话办、放宽办、帮代办)工作模式,定期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梳理分析,提升整体服务质量,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医保服务,切实提升广大群众医疗保障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据统计,村级医保服务点运行以来,已服务群众4200余人次,帮代办医保报销结算、异地就医备案、医保信息查询等业务5600件,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群众‘零跑腿’”。
来源:邹城市医疗保障局#济宁头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