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医保报销:甲类药、乙类药
医保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但在计算报销金额时,往往会出现“甲类药”、“乙类药”两种不同的报销比例。
很多参保人不清楚两者的区别,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什么是“甲类药”“乙类药”?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大家首先要知道:医保报销是有范围的。
医保部门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对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的报销范围,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三个目录”。
简单地理解就是参保人员使用药品、发生诊疗项目或使用医疗服务设施发生的费用,如果属于“三个目录”内的,可以按规定进行报销,不属于“三个目录”内的,医保不予报销。
而“三个目录”之一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按类别来说,就是由甲类药品目录和乙类药品目录两部分组成。
甲类药被广泛使用、疗效好、价格低,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然后按当地规定的比例报销;
乙类药在临床可供选择、疗效好,但是价格稍高,需要自付一定比例后再报销,所以参保人使用乙类药品时,会多出一些钱。
不在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属于自费药,也被叫做丙类药品,如保健品类、进口抗癌药、新型特效药等,都是需要全部自费的。
总之,不管甲类药还是乙类药,医院的收费票据都会对每种药品、医药材料、检查、化验等项目费用的报销情况进行标注。
甲乙类药品报销如何计算?
医保报销的计算公式为:
【(甲类药品的全部费用+乙类药品扣除自付部分+其他符合医保规定的费用)-起付线】×相应的报销比例=医保报销的钱
举个简单的例子:
例如某统筹地区一职工发生住院医疗费10000元,其中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诊疗等费用 3000 元,药品费用7000元,分别是甲类药4000元、乙类药品2000元(自付比例是20%)、非《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费用1000元,起付线是 2000 元,城镇职工医保在该级别医院的报销比例为 85%,那么该职工住院医疗费用支付办法如下:
(1)符合医保规定的诊疗等费用3000元全部纳入报销范围;
(2)甲类药品费用4000元可全部纳入报销范围;
(3)乙类药品费用2000元,先自付20%,即400元,剩下的1600元可纳入报销范围;
(4)非《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费用1000元,由该职工全部自付;
所以,医保能够报销(3000+4000+1600-2000)×85%=5610元,本次住院费用该职工仅需承担4390元(起付线2000元 + 乙类药自付400 元 + 自费药品1000元+医保政策范围内按比例由个人负担的990元)。
药品目录查询
社保目录内药物是公开透明的,大家可以自查,进入“国家医疗保障”网站,点击“药品目录查询”即可
也可以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查询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