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全国多地医院财务科的工作场景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需要等上两个月才能到账的医保资金,如今每天一开机就能看到实时入账。这种“秒到账”的背后,是国家医保局力推的即时结算改革,它像一股活水,正在冲刷掉医药行业沉积多年的资金周转难题。


从“月结年清”到“日日到账”,医院轻装上阵

  就在上周,河北省全省所有医保统筹区同步上线了即时结算系统。改革前,医院需要先垫付患者的医保报销费用,再经过层层审核,资金到账往往要等40到60天。以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过去每月要垫付5000万元,资金链紧绷直接影响设备采购和学科建设。而现在,医院每天都能收到按比例拨付的医保资金,院长姚登攀感慨:“现在资金实时到账,医院终于能专注提升医疗质量了。”


  这种转变得益于国家医保局将即时结算列为2025年“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之首。改革后,医保部门通过系统自动对账审核,将资金拨付流程从“月结算、年清算”改为“按日预拨+月度清算”,最快实现T+1到账(即费用发生次日到账)。河北省医疗保障局负责人透露,新模式让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无缝衔接,医院甚至感觉不到流程变化,但账户里的钱却“日日有进账”。目前全国已有170个统筹地区开展试点,最短拨付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药企回款周期从半年缩至30天,行业生态焕新

  改革红利不仅流向医院,更惠及整个医药产业链。过去,药品耗材企业平均要等6个月才能收回货款,某三甲医院院长坦言:“漫长的回款周期消耗了多少药企的发展机会!”如今,超过10个省份已开展医保与药企直接结算,集采药品验收合格后次月底前就能拿到货款。仅国家集采药品一项,每年直接结算规模就达1200亿元,药企回款周期从152天大幅缩减至30天左右。


  国药河北乐仁堂的财务总监算过一笔账:即时结算让企业流动资金压力骤减,现在能更灵活规划资金,及时支付上游采购费用。而像广东省云浮市等地,甚至将药企回款周期锁定在30天内,为创新药研发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流。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邓勇指出,这种改变正在推动医药行业从“带金销售”转向“以质取胜”,倒逼整个产业升级。


患者就医体验双升级:少垫钱、少跑腿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场改革带来的实惠更加直观。在安徽合肥,王女士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父亲办理出院时,原本做好了垫付数万元、跑多个部门报销的准备,却发现医保和商业保险通过“一站式”平台同步结算,最终个人只支付了3万元。这种“无感结算”正在全国加速铺开——山东省2024年就完成553万参保人的医保商保同步结算,河南安阳的5家试点医院更是实现了基本医保与“安惠保”的即时联网结算,患者无需再为报销往返奔波。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4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减少群众垫资1947亿元,而随着2025年改革全面深化,更多患者将告别“垫钱看病”的历史。医保中心主任王文君强调,3万亿元的医保基金既要当好群众的“救命钱”,更要成为医药行业的“赋能金”。如今,这场以资金流速撬动行业变革的改革,正在让每一分医保资金都精准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本文综合国家医疗保障局官方数据及第一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