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勇担当 医保为民开新局——甘肃省医疗保障局工作综述
□ 王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正是甘肃省医疗保障局的真实写照。他们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锐意改革、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进全省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作出医保贡献。
深化改革 全民医保守护健康
2月26日,甘肃省政府副省长王钧在甘肃省医保局调研,实地了解全省医保经办服务和信息化建设情况,对省医保局工作成效给予肯定。他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知责担责、主动作为,扎实推动各项医保改革行稳致远,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疾病医疗后顾之忧,持续推进全省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甘肃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芳胜说,一年来,全省医保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省医保工作再上新台阶,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
“真是太谢谢他们了,有了医保,就不再需要担心因为看不起病而耽误了治疗。一旦生病或受伤,就可以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不用担心费用问题。”提起此事,兰州市西固区西固城街道的丁阿姨感激地说。
丁阿姨和丈夫在2024年8月份被新认定为低保户,社区医保工作人员在进行排查时发现他们尚未参加2024年基本医疗保险。考虑到两位老人年龄及身体情况等因素,若生病住院可能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向两位老人耐心阐述医保政策和补助标准,分析可能面临的风险、健康保障以及经济负担。在工作人员的悉心劝说下,两位老人顺利办理特殊人员参保登记。
“在医院就可以办好新生儿的参保登记、缴费手续,而且还可以修改医保卡密码,出院时孩子可以直接享受报销待遇,不用医院、医保经办机构两头跑,真是太方便了。”不久前,给孩子办理参保登记的孙先生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分院医保驻院服务站点赞。
“以更实作风促进全民参保进入新阶段。”杨芳胜说,在逐年提高参保缴费标准的情况下,全省医保系统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大力开展宣传动员,畅通群众参保缴费渠道,搭建“一人一档”信息平台,深化数据核查比对,持续巩固全民参保扩面成效。
2024年,全省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9.12%,排名全国第五位。2025年度全省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上年度参保人数的98.68%,位居全国前列,兰州、临夏、甘南、嘉峪关等市州参保率100%。
杨芳胜说,2024年,甘肃共有5241.95万人次享受门诊报销33.59亿元;门诊慢特病病种扩大到68种;“两病”门诊用药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82.39万名患者纳入保障,享受待遇286.06万人次,医保基金支出1.13亿元。兰州、定西、白银、金昌、天水等市州全面开展“惠民保”城市定制型商业健康保险。
医保支付机制改革同样成绩斐然。全面落实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140种中藏药饮片、25种民族药和717种治疗性医疗机构制剂纳入甘肃省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全省累计报销谈判药品337.54万人次,减轻参保群众负担12.04亿元;搭建上线医保药品云平台,为群众提供在线找药服务;甘肃省作为全国第三个省份将12项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已惠及参保群众2.83万人次,减轻负担5205.28万元;全面推进按疾病分组和按病种(DRG/DIP)付费改革,积极推进中藏医优势病种按价值疗效付费改革,建立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积极助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兰州新区、玉门市已实现医保总额付费。2024年全省住院次均住院费用下降3.65%,患者个人负担比例下降1.67%。
便民利民 让群众可感更可及
在甘肃,一项项民生实事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照亮百姓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幸福的温度。
近年来,甘肃省医保部门通过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将药品的价格“打”了下来,一批常见病、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用药价格实现大幅下降,切实提升了用药可及性,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医药卫生,事关民生。”杨芳胜说,2024年,甘肃牵头开展278种药品和10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积极落地或跟进国家及省际联盟组织的562种药品、23类医药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全年节约医药费用约50亿元。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先后完成6类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整合。大力支持医疗技术创新,共修订173项医药服务价格项目。落地执行三批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完成51个项目价格调整。在全国较早实现医药产品挂网办理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搭建并上线药品公开比价系统,为群众全面提供药品、价格、药店位置等多维度查询。
医保基金是百姓的“救命钱”,甘肃以坚定的决心守护好这笔钱。扛牢监管主体责任,一体推进多项专项整治行动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印发负面清单,组织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开展省级飞行检查、专项检查。
甘肃还推动改革引领和数据赋能双轮驱动,促进医保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全面落实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医疗救助对象资助参保免申即享等18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更新医保在线服务功能,实现向参保单位和个人提供“网上办”服务66项、“掌上办”服务40项,先后开通新生儿服务专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缴费专区。加快医保码推广应用。深化防因病致贫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升级应用,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下沉乡镇(街道)、村(社区),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2%,在全国率先将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有效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办理医保业务。建立异地就医“自助备案”模块,实现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异地就医备案即申即享,跨省、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分别达86%和98%,减少群众垫资133.26亿元。
各地医保部门也纷纷创新服务模式。定西市推出门诊慢特病“出院即享”惠民政策,慢病认定“一键办理”,待遇享受“一站结算”,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兰州市红古区打造企业“医保驿站”和超市“医保驿站”,让群众在家门口和购物时就能咨询医保政策、办理医保业务,贴心又便捷。酒泉市设立驻院服务站,将医保经办服务延伸至医院端,19项医保高频经办业务和咨询事项下沉,实现医保医疗“双联动”,让参保群众“少跑腿”“不跑路”。
守好“看病钱” 构建“五个医保”新格局
近年来,甘肃医保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管理服务日益优化。但还需要在支付方式、价格管理、集采工作、基金监管、经办服务、信息支撑及部门协同等方面有待改进。
杨芳胜坦言,今年甘肃省医保系统要锚定医疗保障“奋力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根本目标,大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坚定不移推进医保改革,守好用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着力建设公平医保、法治医保、安全医保、智慧医保、协同医保。
全面建设公平医保,形成更加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政策。省政府办公厅已印发《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实施意见》,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全员参保政策、多元筹资政策和普惠待遇政策,全面取消参保缴费户籍限制,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引导群众主动、自愿参保,确保应参尽参、应保尽保。还鼓励各市州统筹区积极开展“惠民保”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积极对接公益慈善医疗救助资源,搭建同步结算通道,全面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医疗保障体系;今年,在继续推进甘南州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的基础上,拟从省直单位开始率先启动长护险扩面工作,长庆油田等职工医保基金相对充裕、工作积极性较高的统筹区,逐步跟进纳入试点扩面范围,不断减轻参保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全面建设法治医保,着力提升医疗保障依法治理能力。要依法开展基金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持续强化“两定”机构协议管理,切实提升医保领域法治工作水平,促进各项工作依法有序运行。
全面建设安全医保,促进医疗保障更优质量发展。要强化监管力度,深入开展飞行检查、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强化智能监管,守好群众“救命钱”。要强化托底保障,全力抓好低收入人口参保、资助和“三重”制度梯次保障政策落实,守牢不发生因病规模性返贫底线。
全面建设智慧医保,让参保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医保服务。要推进医保钱包建设和应用,解决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使用的堵点问题。要积极赋能“1+3+N”医疗保障体系,不断丰富应用场景,赋能参保人“一站式”结算、检查核验、就医管理等多场景应用。要不断推动医保智能服务提质增效,全面推广医保码、移动支付等数字化服务应用,推动医保公共服务全链条、全场景、全环节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切实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全面建设协同医保,让群众享受更多“三医”联动改革红利。甘肃医保部门正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守好用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在建设“五个医保”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