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起,职工病退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新待遇,看是怎么回事?_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9月13日延迟退休方案正式发布以后,“社保过紧日子”的政策信号已经非常明确。
虽然我们普通工薪族都希望社保待遇可以“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是在国家财政压力山大的今天“有难同当”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事实。
就拿已经实行了47年之久的“病退政策”来说,它就将在明年元旦被更加精细化的“病残津贴”所取代。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刘宏教授长期从事国家社保政策研究工作,在他看来“病残代病退”将会是一项让更多人受益的普惠政策。
在东南大学从事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研究的张晓教授,也认为“病残津贴”相比病退政策更加科学合理。
那么,病残津贴究竟是给哪些人准备的,国家出台这些改革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打工人又该如何应对“病残代病退”的影响呢?
一、一字之差的天壤之别
虽然“病残”和“病退”只有一个字的区别,但是这两项政策却存在两个差异明显的特点。
第一,年限的区别。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家1978年5月24日出台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中,并没有单独给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在岗工人,设立一种叫“病退”的优待政策。
我们通常所说的“病退”,实际上应该属于“降龄退休”。
比如,一位经过医院鉴定失去劳动能力的国企男工人,他的退休年龄就可以降到50周岁。
并且按照社保部门的规定,“病退”申请者还需要满足15年最低缴费年限的要求。
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在很多省市“病退”至今还是“铁饭碗”的特殊待遇,私企或者灵活就业人员无论交多少钱的社保,都无法享受这项待遇。
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宏教授之所以认为“病残津贴”是普惠政策,就是因为这项新政既没有职工年龄或者缴费年限方面的限制,也不受工作单位性质的影响。
只要申请者可以办到市级以上鉴定部门出具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就可以依法按月领取这项针对病残职工的社保待遇。
第二,金额的区别。
享受“病退”待遇的朋友,本质上和正常退休人员没有区别,只不过他们缴纳社保的年限(或者说是“工龄”),比正常退休人员短一些。
假设王大爷按照正常年龄退休可以凭借30年工龄享受每月6000元养老金待遇,那么因病提前十年退休的王大爷养老金就会因为少交了10年而大打折扣。
享受“病残津贴”的朋友,需要根据缴费年限和申请时的年龄,分情况计算待遇标准。
如果申请者已经按照延迟退休新规缴满了最低缴费年限,并且在申请“病残津贴”时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就可以享受类似“病退”的待遇(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如果申请者满足了最低缴费年限的要求,但是申请时年龄距离法定年龄超过5年,就只能领取基础养老金。
如果申请者连最低缴费年限都没有达到,比如只缴纳了3年社保就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就只能拿到相当于12个月基础养老金的补贴。
综合上面两个特点,我们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病残津贴”是一种适用范围更广,金额计算更加精细化的政策。
如果我们把“病退”看成对病残职工的优待政策的话,那么“病残津贴”就是一个“多缴多得”的公平政策。
二、“病残代病退”的目的
就像延迟退休是为了让大家多为社保事业发展作贡献一样,“病残津贴”也有非常重要的改革目的。
虽然很多朋友都不喜欢这种精打细算的政策,但是至少从三个方面来看“病残津贴”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第一,大幅降低社保基金运行压力。
在延迟退休已经全面落地的今天,所有社保参保人员都必须接受“过紧日子”的现实。
在“病退时代”,很多地区的“铁饭碗企业”都存在大量病退人员,这些只缴15年社保却可以享受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等多项待遇的人,已经严重影响社保基金可持续运行。
“病残津贴”不仅将因病因残提前退休的年限从10年缩短到了5年,而且还取消了距离退休年龄超过5年的申请者的个人养老金。
那些缴费年限不满最低年限的申请者,更是只能达到最低12个月的补贴。
这种“紧政策”将会大幅降低社保基金的运行压力,年轻人的缴费压力也会随之下降。
第二,明显增强老百姓参保积极性。
社保政策长期存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国有企业或者集体企业养老保险”以及“私企或者灵活就业养老保险”三个待遇差距非常明显的部分。
在新政出台之前,私企职工或者灵活就业人员无论按照哪个档次缴费,都很难享受因病因残提前退休的待遇。
按照中国政法大学社会法研究所所长娄宇的观点,“病残津贴”将会产生非常明显地鼓励参保作用。
比如,以前很多外卖骑手担心遭遇意外事故以后没办法继续参保,而不愿意缴纳灵活就业社保;
现在有了“病残津贴”的保障,这些高风险劳动者就会更愿意参加社保。
第三,积极解决年轻人“躺平”思想问题。
在宏观经济的影响下,最近几年网络上出现了很明显的“躺平无罪论”,比如很多人都觉得只要缴满最低缴费年限,就可以坐等退休。
对于非常依赖人口红利的中国经济来说,“躺平”思想泛滥对社会发展室友影响的。
在“病退时代”,一个找到“两桶油”或者“五大行”工作的年轻人,只需要工作到50岁就可以凭借“病退”政策“躺平”。
精打细算的“病残津贴”会明显降低“非正常退休者”的待遇水平,只有那些积极工作的人才能够凭借“多缴多得”的优势享受足够的社保待遇。
三、“病残时代”的应对之道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即将于明年元旦落地实施的“病残津贴”并不会影响已经办理的“病退”待遇,这是《病残津贴暂行办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的优待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老百姓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应对工作。
第一,及时抢搭“末班车”。
综合全国多地社保部门的规定,劳动能力鉴定至少需要60个工作日才能拿到鉴定结果。
在少部分办事效率不高的地区,有些朋友甚至遇到过三四个月才拿到鉴定结果的情况。
如果一次鉴定不通过的话,申请者最长需要等待90个工作日才能重新鉴定。
如果你已经符合“病退”申请条件(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超过10年,并且缴费时间满足最低缴费年限),最好现在立刻申请“病退”。
第二,尽量找“稳定穷”的工作。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9月份全国周平均工作时长高达48.8小时,创下半年以来的新高。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各行各业的工作压力确实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某些企业出现的“896”工作制就是最有力的实证。
无论是长期熬夜,还是长期久坐都会明显增加致病致残的风险。
如果你不想拿着比“病退”待遇金额明显减少的“病残津贴”提前回家养老的话,最好选择一些平均收入较低但是相对轻松可以长期干的工作。
这种“稳定穷”的岗位,反而可以让我们笑到最后。
第三,尽量参加灵活就业社保。
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保缴费基数连年攀升的双重压力下,最近几年选择弃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不在少数。
虽然这些朋友确实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苦衷,但是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还是应该尽量避免“无保工作”。
有些不愿意交社保的朋友,可能觉得自己大不了可以靠民政救济生活,这种想法可要不得。
结语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绝不是一句没有意义的话,在老龄化、就业以及化债等压力巨大的今天,国家出台精打细算的“病残津贴”并不意外。
在新政策出台以后,我们普通打工人千万不要光顾着抱怨,一定要及时了解相关政策细则,及时调整自己的社保、工作等方面的安排。
参考资料: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
2025年起取消“病退”,职工养老保险新增“病残津贴”
2024-10-20 21:18·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