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


  太原居民医保报销比例逐年提升


  3月25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居民医保参保缴费 报销比例逐年提升 保障待遇不断提高》为题,报道太原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保障待遇不断提高。


  报道中,今年84岁的太原市下元村村民王爱桃,最近因髋骨骨折在医院接受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加上其他疾病治疗费用,此次住院需要花费3.4万多元。因为家人为其按时缴纳了医保,这次她可以享受到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的双重保障,自己花费不到1万元。


  报道介绍,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太原市2024年度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每人1050元,经过各级财政补助每人670元后,居民个人需要缴纳380元。参保成功的居民在医院就诊时,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治疗,都可以享受到今年全年医保报销待遇。“比如说这位病人,他总费用是花了26168元,基本医疗统筹基金报销17204元,他自己需要花8000多元,大概报销比例为70%。”太原市万柏林区医疗集团中心医院医保科主任潘惠娟说,5年前的报销比例是60%左右,通过这几年政策的不断调整、改革,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在不断提高,现在能达到70%至75%。


  新华网客户端关注


  太原拱极门约“绘”风筝


  3月26日,新华网客户端以《太原市拱极门城墙上的春天“约会”》为题,对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国师纪念馆等承办的一场春天约“绘”给予关注。


  报道称,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春的气息,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在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拱极门城墙遗址上,小朋友们以笔为画,约“绘”风筝,在温暖的春风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报道介绍,拱极门城楼是太原这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古城的历史遗存之一。孩子们在城墙遗址上拿起画笔为自己的风筝画上美丽的图案,勾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更让他们在一笔一画中喜欢上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老师和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孩子们扯着轴线的一端,将自己亲手绘制的风筝放飞。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