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内钱不够了才能报销?苏州医保提醒老年人不要轻信这些谣言
岁末,在“岁月静好退休人”“相亲相爱一家人”等老年微信群中,又开始流传一则“医改后看病缴费四要素”的“暖心提示”,写得头头是道。苏州市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该网传消息内容不实。“是个老谣言了,医保部门也多次辟谣,但隔几年就又出现,在全国各地再传一遍。”市医保中心提醒市民,不要轻信这类信息,也别再转发,以免误导他人。
谣言1
网上挂号后,医保不能报销
关于挂号方式,网传消息第一、第二条称:“看病时一定要在医院的缴费口挂号!因为在网上挂号不能享受医保报销!”“挂号时一定要使用医保卡交挂号费,不能用现金、微信或支付宝,只有用医保卡挂号才能进医保系统报销一部分。”
苏州市医保中心结算科副科长谈泽昊表示,苏州参保人员就医挂号时,不仅可以在医院窗口完成,更能通过便捷的线上渠道实现。他举例,“苏州医保”微信公众号、苏周到App、健康苏州掌上行App等,目前都能用手机进行线上医保挂号及缴费。
据市医保中心信息科消息,就在下月,苏州医保部门还将全新开发推出“苏州医保”小程序,为参保人员提供包括线上挂号结算在内的、更丰富的移动就医掌上服务。
谈泽昊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均支持实体医保卡、电子医保码来直接完成医保结算。也就是说,参保人员无论使用上述哪种方式挂号缴费,即便未带实体的医保卡,也可以刷手机上的医保码,实现挂号、就诊、支付,并享受相应的医保报销待遇。
谣言2
卡内钱不够,才能享受门诊报销
关于报销方式,网传消息第三条称:“缴医药费时不管医保卡有钱没钱,一定要将医保卡、药费单、检查单一起交给收费窗口人员,只有在收费员提示你‘卡内钱不够’,你才可以付现金或扫码付款!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医保系统按比例报销。”
谈泽昊提到,老百姓平常说的“医保卡里的钱”,多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个人账户支付的是医保报销之后,自己承担的那部分。”比如,退休职工老胡看病要付100元,医保报销了60元,剩下的40元本来要花现金的;如果他的个人账户还有钱,这40元就通过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而自己此次看病一分钱都不用花。
除了个人账户,职工参保人员在门诊享受的医保待遇,还包括医保统筹基金。“无论刷实体医保卡,还是使用电子医保码,无论去不去人工窗口,都可以正常享受个人账户和门诊统筹待遇。”市医保中心结算科科长汪筱娟还进一步介绍,苏州已于2023年全面推行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将门诊统筹基金使用“封顶线”大幅提高至13000元;并调整个账基金使用顺序,门诊费用不必用完个人账户再用统筹,而是达到“起付线”后,直接享受统筹共济,参保人员的门诊待遇得到提升。今年1月起,我市退休人员医保个人账户调整为按月划拨,其全年门诊待遇亦不受影响。
以退休职工老王为例,他医保卡里个人账户金额有2000元,在三级医院就诊,医疗费用总计2600元,医保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2400元,其中400元进入“起付线”由个人自付,剩余的2000元无需先使用个人账户资金,而是直接由门诊统筹基金按70%的比例结付。最终,2600元医疗费用中,统筹基金支付2000×70%=1400元,自付费用为400+2000×30%=1000元,个人自费费用为200元,自付和自费费用1200元将全部由个人账户支出,即老王无需现金支付,个人账户金额还剩800元。而同样的费用如果发生在改革之前,老王除了个人账户支付2000元外,还需现金支付600元。
谣言3
扫处方单上的缴费码,不能报销
网传消息第四条还称:“千万不要图方便,扫医生处方单上的缴费码,否则不能报销。”
“这里可能和院内就诊码混淆了。”汪筱娟表示,就我市大多数医院来看,医生处方单、检查检验单上的条形码,仅是作为院内的就诊码,供检验检查签到、取药、取报告使用,不具有缴费支付功能。
以苏大附一院、苏大附二院、市立医院、苏大附四院等医院为例,均未开通处方单缴费码功能。她还提到,现也有个别医院已开通了处方单缴费码功能,在合规条件下,只要就医者是用参保身份挂号,扫码缴费时仍可直接调取其医保身份,走医保系统正常结算报销。(记者 陆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