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医疗保障,关乎民生,情系群众。9月5日,南海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规范管理、数字赋能,加快建设与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体系”主题,建言资政,出谋划策。


  集众智、聚共识、大胆谈。南海区政协委员、医疗行业专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们直奔主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规范管理和数字赋能医保体系“好声音”,助力建设与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体系,让南海市民更有“医”靠。


  南海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


  南海现状:医疗卫生机构共1277家,居五区首位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作为医疗改革先锋区域,南海已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示范区、广东省健康促进区等,“健康南海”成为响亮的城市名片。


  目前,南海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1277家,医疗机构数量位居五区首位;公立医院16家(三级医院8家、二级医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4家;社会办医疗机构1105家,其中社会办三级医院2家。市级以上重点特色专科76个(省级18个、国家级3个)。


  此外,南海在完善“15分钟就医圈”和分级诊疗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了“三级医院半小时服务圈”全覆盖,形成了三级引领、分级诊疗、上下联动、资源互补的良好局面。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正逐步迈向数智化时代。南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亮点频出——在全国首度试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为慢病全程健康管理药学保障一体化服务;全面建设“智慧医疗”,搭建起区域统一标准的数据采集平台,提升分级诊疗效率;探索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以老年人意外伤害快速理赔为场景,为大健康产业带来新机遇;社会办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正式上线,打破了医疗、医药、医保的信息壁垒,促进构建数据赋能与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共同体。


  可以说,如今南海“智慧医疗”呈现出新景象,多家医院都在利用“互联网+医疗”建设解决患者的痛难点,大大提升患者满意度。然而,南海推进智慧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仍存在堵点、卡点。


  基层医疗机构离百姓生活圈最近,是群众身边的“守护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服务能力与民众健康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这是区政协智库专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系主任黄奕祥到南海基层一线调研后发现的问题。


  “全区42%的服务站点建设面积不足500平方米,就医环境需要改善。”黄奕祥坦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存在着医疗服务单一、专科能力不足,大大影响了群众就医体验。


  尽管智慧医疗发展迎来风口,但其中暴露出来的信息孤岛问题仍不容忽视。在黄奕祥看来,当前南海电子病例系统主要面临“信息孤岛”问题,多数医院独立规划和建设电子病例,院间系统互通性差,给患者跨院救治带来些许不便。


  建言资政:数智赋能医保体系,让市民幸福“加码”


  如何为市民搭好健康“阶梯”,让他们更有“医”靠?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医疗领域创新应用,规范管理、数字赋能,加快建设与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体系,这既是市民的“心声”,也是委员、专家们最关注的话题。


  筑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区政协委员、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何立华第一个发言。在他看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关系到基本民生的政府头等大事,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情,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投入。他建议,加快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优化与整合步伐,建立多元化社区卫生服务纵向整合的属地化管理模式。


  一直在医药行业“摸着石头过河”的南海区政协常委、民革南海总支委员、佛山市佛心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健帆表示 ,“医疗、医保、医药”密不可分,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他从熟悉的行业出发,建议南海可探索“社区卫生站+连锁药店”联动,助力慢病管理“推陈出新”。


  南海区政协常委、民革南海总支委员、佛山市佛心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健帆


  南海区政协常委、民革南海总支主委、南海人民医院院长关紫云,分享了南海人民医院大数据项目建设赋能智慧医疗服务的情况。她从三甲医院的角度,为全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议,南海要把“医疗AI做透”,从医疗AI示范应用场景上做文章,真正形成南海医疗AI产业品牌。


  同样关注智慧医疗,多年在医疗器械行业“摸爬打滚”的南海区政协常委、民建南海总支副主委、佛山市乙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亮星。他建议,南海要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打造智慧医疗,率先探路智能手术机器人“上岗”,让 每一刀都精准无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南海区政协常委、民建南海总支副主委、佛山市乙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亮星


  华为广东教育医疗行业副总经理闵瑞从技术的层面,为南海数字赋能智慧医疗体系建设提出建议。他建议,南海要在现有基础上,构建万物互联体系,提升健康南海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城市大脑是架构智慧医疗体系的坚实“底座”。


  南海区政协智库专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系主任黄奕祥,在实地考察南海区和深圳南海区当地医疗机构和数据中心后,对推进南海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有几点思考和建议。他建议利用政数局作为数据互通的桥梁,实现医保与医疗数据的整合共享,加强跨部门的数据资源流动与深入分析,增强“三医”联动效率。同时,打破数据壁垒,利用城市大脑结合医保基金数据的实时监控功能,可以构建一个高效的医保智慧监管平台,建立包括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理的全链条基金安全防控机制,有效预防和识别可能的欺诈和滥用行为。


  南海区政协智库专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系主任黄奕祥


  展望未来:探索医保“刷脸”,全流程就医新模式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南海也敏锐地洞察到这些变化,着力从优化医保流程、提升医疗智慧水平,全方位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医疗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民生指标,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佛山市医疗保障局南海分局局长冯国杰透露,当前南海正在探索智慧医保全流程“刷码”“刷脸”就医服务。通过医保IOT刷脸终端,实现医保经办业务“一站式”联办,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有效缓解了医保患者排队现象。患者在挂号、缴费、就诊、检验检查、取药各环节均可通过“刷脸”实现医保身份核查和医保缴费。


  对于利用新技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主管部门,区卫生健康局有了更多认识。区卫生健康局局长邱宇翔谈到,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和辅助医生更准确地把握病人,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AI+医疗’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利器,智能医疗设备、全科疾病智能诊断应用及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生诊疗能力,实现精准诊断。”邱宇翔表示,南海将继续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优质医疗资源贯通至基层健康管理全过程。


  近年来,南海大力应用新技术、启用新平台,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医疗服务区政协常委、民建南海总支副主委、区政数局局长彭述海谈到,接下来,南海继续探索AI+医疗,将通过精准的监测、治疗、康养实现个性化、专业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系统,为南海医疗服务业带来革命性升级。


  南海区副区长黄智斌从体会、体验、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建设与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惠民工程。他希望相关部门更加关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超前谋划有关信息化应用和大数据使用,各部门形成合力,做透AI医疗。同时希望政协委员继续关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产业发展,发挥专长,献计出力。


  南海区副区长黄智斌发言


  如何更好地实现数据赋能医疗发展?南海区政协党组书记刘光辉表示,在推进数据赋能医疗卫生时,南海要充分发挥医疗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优势,通过线上医疗、远程会诊、线上健康管理等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将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延伸。坚持以患者为本,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为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就医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南海区政协党组书记刘光辉发言


  刘光辉强调,医药卫生界是政协的一个专业界别,拥有一大批来自公立医院、社卫中心、医疗医药企业的委员。未来,区政协要继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持续关注南海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委员界别代表作用,搭建更多协商平台,加强业界合作交流,为党委政府各项医疗、医保政策的推进落实提供更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意见建议,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文/图 南海融媒记者 戴欢婷 黄婷 通讯员 麦盛彬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廖焜 吕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