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9 06:1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唐梦霞 通讯员 黄丽


  嵊州市三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签约医生正在给慢性病患者测量血压。


  对老年人来说,去医院配药是件麻烦事,特别是当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特定药品时,路途往返以及在医院里排队就让人觉得烦心。随着慢性病门诊医保政策的大力推行,嵊州的基层百姓现在省心又省力。


  “政策越来越好,老百姓越来越方便。以前我每个月跑三四趟医院检查、配药,腿脚不利索,来去要花大半天时间,现在3个月跑一次,医生还定期上门来看我,医保报销也更多了!”家住嵊州市崇仁镇淡山村的村民裘大爷高兴地说。


  裘大爷今年已经78岁高龄,从小在淡山村的大山深处居住,家距离崇仁镇中心卫生院有15公里。裘大爷患糖尿病20年,一直靠服药控制血糖,但近三年血糖控制不好,导致双眼视力下降、行动不便,出门需要使用拐杖。去年,大爷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每天皮下注射胰岛素加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病情渐渐趋于稳定。但是,他每个月需要多次往返卫生院随访、配药,若是冬天山路冰冻,他去一次卫生院需要整整一天时间。


  “我出来一趟,我养的羊就要饿一天。”对独居的裘大爷来说,每天作伴的羊是他的牵挂。不过,从去年嵊州实行慢性病连续处方以来,裘大爷就不用经常奔波,也不用牵挂他的羊了。


  今年,嵊州市按规定对12种慢性病实施了连续处方政策,病情控制稳定的慢性病人一次最多可开12周的用药量药物。嵊州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全省推行慢性病连续处方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推进,但也存在着基层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缺乏,慢性病连续处方“叫好不叫座”。面对这一问题,嵊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慢性病连续处方作为缓解群众配药难、减少跑腿次数的具体举措,相关部门也主动作为,协同推进。


  一是财政加大投入,提高慢病长处方的精准购买力度。根据嵊州市实施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从一个普通门诊0.4个工作当量的标准上,将慢性病连续处方按1.0个当量的标准提高购买力度。也就是说,医生开一张连续处方,在财政补助标准上相当于看2.5个普通门诊病人。二是医保政策引导,提高慢病用药报销比例。嵊州市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规定在基层卫生院门诊报销比例为50%,签约服务对象可提高5%的报销比例,规定的12种慢性病人配药再提高5%报销比例。这样,一位签约的慢性病人用药报销比例可达60%。三是卫生强化推进,松绑慢性病用药的考核指标。卫计部门对慢性病的连续处方用药实行单独考核,解除了医生门诊均次费用、药占比等指标的束缚,提高了医生提供连续处方的积极性。


  据悉,嵊州市基层医疗单位慢性病连续处方制度推进有力,基层配药难问题基本缓解,群众感受明显。仅今年4月份,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慢性病连续处方达1.3万余人次,占基层总门诊人次的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