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助力“医”路畅通
市医保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断提速增效
市医保局“红旗帜”志愿服务队深入医院“手把手”引导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群众使用医保电子凭证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139.61万人,医保电子凭证已激活134.72万人,激活率为96.5%,结算率为73.73%,激活率和结算率均居全省前列。
就医挂号不排队,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就可以轻松预约;就诊后在诊室内直接刷医保电子凭证结算费用,不用再到收费窗口排队缴费……
今年以来,市医保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省、市各项安排部署,以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加强医疗保障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就医购药“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医保服务能力,助力医保领域重点民生实事落实落地。
就医挂号“码”上办
“互联网+医保”更快捷
“真是太方便了,不用带社会保障卡,只需要刷脸就能完成挂号、医保结算。”石棉县新棉街道社区居民李佳在石棉县中医医院就诊时忘带社保卡,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医保综合服务终端(IOT人脸识别设备)顺利完成挂号、结算等医保相关业务,每个环节仅用5秒。
在信息化的加持下,医保部门通过数据阳光化运行,形成各部门责任同当、互相监督,共同推动改革、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免带证件,刷脸即办。”截至目前,全市部署医保综合服务终端(IOT人脸识别设备)717台,覆盖六县两区医保经办机构及定点医药机构,累计提供刷脸服务超1100万人次,压缩结算时长,缓解排队压力,切实方便参保群众。
我市通过加强医保数字化建设给患者就医购药带来的便利还有更多。
我市将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加快“互联网+医保”建设,不断丰富医保码使用场景,打造有“温度”的医保服务,实现医保码在门诊挂号取号、诊间核验身份、检查化验、取报告、取药、打印票据,以及入院登记、押金预交、医保结算等各个场景的应用,群众就医缴费实现“全网办”“指尖办”。
2023年6月,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移动支付全接入,完成效率居全省首位。截至目前,全市共14家定点医疗机构上线医保移动支付(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接入率达100%),结算率达13.44%,累计服务参保患者近22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4家定点医疗机构完成国家医保APP地方专区接入,接入数量居全省前列。
满足个性化需求
特殊人群就医结算更省心
“首先点击‘住院业务’,再点击‘出院结算’,听到‘嘀’的一声就可以了……”此前,在医务人员全程耐心指导下,患者郑显华只用了两分钟就把出院手续全部办理完成。
2023年7月26日,市医保局与雅安市人民医院共同打造“床旁结算”服务,将结算服务布局到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利用病房自助机实现出院手续办理,同步完成医保结算报销,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床旁结算”服务上线以来,已累计结算11076人次,占同期出院病人总量的17%,有效改善群众的就医体验。
数据多“跑路”,群众才能少“跑腿”。
2023年4月,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5+10”接入任务,为职工门诊共济政策贯彻执行和药品外购等涉及处方流转的诸多业务场景搭建打下基础。
截至目前,我市共23家定点医疗机构、129家定点零售药店完成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功能接入验收,为下一步全面深入应用,增进“便民利企”实效提供支撑。
针对不同类型参保人员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市医保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断提速增效,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群众纷纷点赞。
在今年5月份公布的全省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中,市医保局连续多月在全省医疗保障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绩效评估中排名第一。
巩成果,顾大局。
下一步,市医保局将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两结合三赋能”“三电子两支付”为主线,以“两确保、两考核、两提升、两加强、两创新”为重点,全面抓好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平台应用水平,强化安全管理能力,支撑医疗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本报记者 郑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