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缴纳的医疗保险属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的是预交费制度,通俗解释,只有今年在规定时间内缴费,明年才能享受报销待遇,近日多地已经下发通知,开始预收2022年医疗保险费。根据6月8号,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今年要提高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40元,达到每人每年320元。虽然缴费标准涨了,但农民朋友先别急着抱怨,大家能享受的待遇水平也提高了:


  第一,放开等待期限制条件


  如果生病后才突击参保,医保基金收不抵支,很难可持续发展,为了封堵这一漏洞,我国设立了医保等待期,比如职工医保断缴后,就算次月恢复参保,也会设置6个月的等待期,如果将职工医保转为居民医保,缴费后也需等到第二年才能享受报销待遇,等待期限内住院产生的费用,都需要个人自掏腰包。


  不过今年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做好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中规范了待遇享受期设置,对于居民医保在集中参保期内参保的、在职工医保中断缴费3个月内参加居民医保的,以及新生儿、农村低收入人口等特殊群体,不设等待期。放开等待期限制条件,对这些特定群体来说,是实打实的利好。


  第二,放开户籍限制条件


  缴纳职工医保一直没有户籍地限制,但居民医保不同,2021年之前缴纳居民医保,只能在户籍地参保,如果异地就医,医保报销流程相当繁琐,为此,今年医保局在《通知》中提到,要进一步放开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要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居民医保放开户籍地限制后,外地就业的人可以在工作地参保,出院时直接享受报销待遇,可以避免来回奔波,办理报销手续的麻烦。


  第三,财政补助标准提高


  城乡居民医保缴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个人缴费,另一部分是国家补贴,今年个人缴费标准提高40元,政府补助标准也同步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80元。政府补贴的金额直接进入医保统筹账户,用来支付老百姓住院报销的费用,否则仅靠城乡居民个人缴纳的医保费,医保基金根本无法实现收支平衡。


  第四,医保报销待遇提高


  根据多数人的反馈,近两年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在60%左右,不过今年医保局在《通知》中要求,进一步巩固稳定住院待遇保障水平,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个人只需要支付三成的医疗费,极大地减轻了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同时还提出要完善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待遇保障和普通门诊统筹,做好待遇衔接。门诊统筹意味着不需要住院,门诊治疗也能享受报销待遇,既能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也能减轻百姓看病的经济负担。


  但是有一类人要注意了,你没必要交农村医保,不然交了也是白交。很多人进城工作后,单位给自己缴纳了职工医保,但是家里人不知情,还继续帮忙缴纳农村医保,这就属于重复参保,这种情况下,就算你交了两个险种,最后只能选一种享受报销待遇,多缴费的等于是白交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