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发布两项公积金新政,对贷款额度、首付比例及利息补贴规则进行全面优化。新政通过提高贷款上限、放宽异地缴存限制、强化多子女家庭支持以及提升长期缴存利息补贴力度,进一步降低购房门槛,释放市场潜在需求。此举被视为深圳在稳定住房市场、优化供需关系的关键举措。


  一、公积金贷款额度大幅提升,叠加政策支持首套及保障性住房


  此次新政的核心调整之一是大幅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个人最高贷款额度由50万元上调至60万元,家庭最高贷款额度由90万元提升至110万元。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购房需求叠加多重上浮政策:首套房贷款额度上浮比例由20%提高至40%;二孩及以上家庭购房上浮比例从10%提升至50%;新增保障性住房购买情形,上浮比例为20%。若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最高可叠加上浮110%,即个人最高可贷126万元,家庭最高可贷231万元。此外,政策取消异地缴存职工的户籍及首套房限制,允许因离婚、继承等非交易原因变更借款人,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


  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入是另一项重要突破。政策明确将依据上年度末公积金个贷率水平,分区间调整贷款额度上浮比例或暂停上浮。这意味着贷款政策将与市场实际资金使用效率挂钩,避免过度宽松或紧缩,保持政策灵活性与可持续性。结合深圳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的背景,叠加优惠政策将显著降低中低收入家庭及新市民的购房压力。


  二、利息补贴比例翻倍,长期缴存价值凸显


  新政同步优化利息补贴规则,针对未使用过公积金贷款的长期缴存职工,销户提取时补贴比例大幅提升。累计缴存1年以上、5年以下的职工,利息补贴比例由5%提高至10%;缴存5年以上、10年以下的补贴比例由8%提升至15%;缴存10年以上的职工补贴比例从12%增至20%。以缴存基数1万元、累计缴存10年为例,职工销户时可获得最高2000元补贴,较原政策增加近70%。


  这一调整直接提升公积金的储蓄价值,鼓励职工长期稳定缴存。对于短期内无购房计划的群体,公积金账户的保值增值功能得到强化,有助于缓解资金沉淀压力。同时,政策通过差异化补贴比例,引导职工延长缴存周期,间接为市场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池支持。结合深圳近年来人口流入趋势,长期缴存群体的扩大将为住房市场积累更多潜在购买力。


  此次深圳公积金新政通过“提额度、降门槛、增补贴”三管齐下,精准回应刚需及改善型住房需求。在2025年市场初步企稳的背景下,政策释放的积极信号将加速供需关系改善,为行业修复注入动能。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