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姐之前,就说过:


  网销保险,存在一个巨大隐患。将来会发生大量的拒赔案。


  就是:


  保险公司,直接在网上投放广告,让用户下单买。


  并且,为增加下单率,还把最重要的那一环:


  健康告知,漏掉了。


  比如,扒姐在抖音上看到的微医保广告链接:


  填好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就直接跳到支付页面。


  你根本发现不了,哪里有健康告知的问询。


  结果:拒赔案就发生了。


  1


  一位抖音的小伙伴:


  在其续保成功的第6期之后,2019年12月17日,因住院发生医疗费用11363.24元,申请微医保·百万医疗险的理赔。


  结果拒赔了。


  原因就是:


  被保人投保前2年内,有急性胰腺炎、2型糖尿病住院。而投保时,并未如实告知。这会影响保险公司承保决定......


  因此,拒赔。


  你说:微医保,拒赔合理吗?


  合理啊。


  被保人,急性胰腺炎、2型糖尿病都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正常的百万医疗险,都是拒绝承保的。


  2型糖尿病,还有专门的糖尿病、三高百万医疗险可买。


  但急性胰腺炎。


  市场上,几乎没有可承保的医疗险产品。


  所以,正常投保,这位用户一定是过不了健康告知的。


  但好像,被拒赔的投保人也很冤枉啊。


  买的时候,连正常的健康告知提示页面都没有。


  微医保购买的时候是这样的:


  健康告知:


  和投保须知、服务协议、保险条款放在一起,位置还排在最后面。


  而不是独立页面出来提示。


  人家一看是服务协议,很容易直接勾选,就投保了。


  按照这种销售方式,进去投保的人100%不会点开那个藏在最下面,只有一行小字的《健康告知》


  就让人家如实告知,人家如何如实告知?!


  因此,我们认为被拒赔的小伙伴,是有足够申诉空间的。


  理由1):


  微医保,网络销售过程:没有做到足够健康告知问询提示。


  导致投/被保人忽略告知。


  理由2):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保险公司销售长期个人健康保险产品的,应当在犹豫期内对投保人进行回访。


  保险公司在回访中发现投保人被误导的,应当做好解释工作,并明确告知投保人有依法解除保险合同的权利。


  虽然百万医疗险,是短险。


  不符合第四十四条“长险”,才需要回访的规定。


  但在销的百万医疗:健康告知问询,没有做到明显提示的情况下。


  在犹豫期内应当回访,并告知用户不符合健康告知问询,可以解除合同并全额退保的情况。


  才算合理。


  但微医保并没有回访。


  所以,算起来,微医保是存在一定的“误导销售”的,“误让人认为这种方式销售的医疗险没有健康告知”。


  钓鱼投保,再拒赔。


  因此,鼓励在这种销售方式下买保险的小伙伴,一定要向银保监会勇敢申诉。


  为什么扒姐,会这么在意这点呢。


  是:节奏已经被这种销售方式带歪了。几乎每一家在上面投放广告销售保险产品的医疗险。


  都是这种销售方式,无明显的健康告知提示。


  填好身份信息,就直接跳转支付。


  而在这种,0元/3元首期保费的宣传下,有大量的用户投保这类产品。未来产生一定会产生大量拒赔案。


  这种大量的产生拒赔案,带来的后果,通常都是整个保险行业一同承担。


  这对那些:


  老老实实做健康告知提示、踏踏实实做事的保险公司,极为不公平。


  2


  要知道:


  依然有很多,甚至绝大多数的网销保险,投保过程中:健康告知提示,都足够明显。


  因此,今天扒姐还想要说的一个问题是。


  如何准确的进行健康告知。


  国内买保险有一个原则是:


  有问即答,不问不答。也就是:健康告知有问询才回答,没有问到就不答。


  如果问了没答,有可能产生纠纷;如果过度回答,又于投保人不利。


  因此:准确如实告知,是一门技术活。


  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健康告知,以及如何准确回答呢?


  扒姐拿健告问询最细致的众安-尊享e生2020,给大家举个例子。


  尊享e生2020,健告非常长,问得非常详细。如果尊享e生2020能看懂。


  很多产品健康问询不在话下。


  我们一一来拆解一下:


  1)职业。


  尊享2020,在被保人职业上提示得非常明显。不能承保的“特殊职业”直接贴在了页面上。


  这种情况,通常1-4类职业都可承保。


  如果5-6类职业,就需要进去看看,是否属于特殊职业。


  属于,则不能投保。


  有位小伙伴,职业为化工行业的防腐工人。那就买不了。


  如果处在比较高职业风险边缘的小伙伴,一定要点进去看看。


  2)就医行为:


  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关键点:


  a近1年内,是否被建议“复查”;


  近2年内,是否住院或被医生建议手术或住院治疗。


  第一点,只要有体检过,涉及的就会非常多。


  一般体检小毛病,医生都会告知没事:不用服药,也不用治疗,定期观察就行。


  但实际上只要有个轻度脂肪肝,都会在体检报告上写“建议定期复查”。


  因此,有体检的:


  一定要认真核对体检报告,做健康告知。


  这些体检异常,告知,不一定会被拒保,而是为了避免投保之后发生纠纷。


  3)保险情况;


  是否被保险公司拒保、延期、加费或者附加条件承保。


  这条问询的关键,保险公司其实;


  关注的是:被拒保、延期、加费承保的疾病原因是什么?而非关心,你被哪家保险公司拒保。


  如果这家保险公司产品尺度是允许承保,即便别家公司拒保。


  也是可以投保的。


  关键就是要:对被拒保的疾病做如实告知。


  4)既往病史;


  面对这个问询:


  a如果有“子宫肌瘤”、“乳腺纤维瘤”,算不算被问到?!


  可以思考一秒钟。


  答案是:有问到。


  子宫肌瘤、乳腺纤维瘤,都属于良性肿瘤。这条健康告知的第一行(红框),就有问到良性肿瘤。


  因此,要做核保告知。


  b健康告知,所列“肝炎及肝炎病毒携带者”。


  这条问的是什么?


  所有甲、乙、丙肝炎类疾病都被问到,包括程度非常轻的乙肝病毒携带、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阳等。


  都要做告知。


  c那种列了疾病,后面又带了括号的该怎么告知呢?


  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就有小伙伴疑问,我怎么知道我是不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那么,只用看:是否属于它括号里面的两种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即可。


  如果没有这两个疾病,那么无需告知。


  d称呼笼统的疾病,如何告知。


  比如精神类疾病。


  这种问询方式,往往是最严格的。


  也就是:所有精神疾病,比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等,都需要告知。


  当然,通常精神疾病除重疾险-优惠宝,有机会买。


  其他重疾险、医疗险,都拒保。


  同类型的问询,还有:有些产品健康告知并不具体问:慢性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切除。


  而统一只问“肾脏疾病”。


  这个问法,是非常严格的:因为所有肾脏疾病都被问到了,包括肾结石、肾囊肿。


  都需要告知。


  5)疾病症状;


  这里面最容易涉及到健康告知问询的是:


  是否有“任何不明性质的包块、肿块、结节、占位、息肉、囊肿或赘生物".


  如果有这一行字:


  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肝/肾囊肿、肠息肉等,都需要告知。


  但是!要注意的是:


  这条“疾病症状”的告知,比如: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消化不良、浮肿(甚至有的产品,还会问:是否有不明原因头晕、头疼)。


  一定要注意:


  自己感觉的头晕、头疼、发热、消化不亮、浮肿等的症状,不算。


  只有经医院就医记录,才算涉及健康告知。


  才需要告知。


  如果自己有这些症状,但并无就医记录。


  则无需告知。


  6)特殊人群的疾病问询;


  也就是:女性及孩子的问询。


  女性最主要问的是:


  是否涉及妇科高发疾病;这一条里面的问询,比如乳头溢液、疼痛,也是以就医记录为准。


  自己发现、感知的不算。


  孩子最关注的,则是:是否发育正常;


  7)例外事项。


  为什么会有例外事项呢?


  是在近2年的住院、手术,以及近1年的体检异常的问询里。


  涉及的范围,太广了。


  非常轻度的疾病、异常也会涉及进来。


  而极有可能,这种情况智能核保都没有。


  那就极容易把一些非常健康的人群,拦在外面。非常不利于他们投保。


  因此,众安-尊享e生2020有这个例外事项,是极好的:


  a如果因为外伤住院,已经痊愈。


  那么,不需要告知;


  b急性阑尾炎手术、急性胃炎住院,都不需要告知;


  如果体察异常的乳腺增生,或者诊断乳腺增生在1-2期,轻度脂肪肝,也不需要告知。


  可直接投保。


  当然,并不是每一款产品:


  都有会列清楚例外事项。


  那么如果涉及到健康告知问询的,就需要走一遍智能核保了。


  如果程度轻,大概率也都能通过。


  嗯....


  基本健康告知,如何准确告知讲完。如果还有看不懂或者有疑惑的地方。


  就给扒姐留言吧。


  3


  总之呢,科普了这么多。


  最重要的是,大家是要有:健康告知的意识。


  所有的重疾险,和医疗险,一定是有健康告知的。


  如果你在某些渠道重疾险、百万医疗险,压根没看到健康告知。


  最好不要下单。


  它只是隐藏深,并非没有健康告知。如果因为没看到健康告知,而导致的忽略告知、没有如实告知。


  产生拒赔的锅,也一定是要自己背的。


  至于现在出现这种:


  健康告知提示的不够明显的销售方式,只能希望银保监会,尽早可以管一管了。


  当然,今天所举的例子。对微医保有一定伤害性。


  其实:水滴保险、众安保险,也在做大量的广告投保销售医疗险。销售方式与微医保一模一样。


  也无明显健告提示。


  只是:目前只发现微医保产生拒赔。所以只能暂时让它背锅了。这个方式不改,未来一定还会有大量拒赔案的。


  当然嘛,如果大家遇到这样的产品,也想要去投保,就只能自己找找健康告知,来做告知了。


  希望大家别稀里糊涂投保,又被拒赔呀。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扒皮挖互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