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76cm,相貌英俊,今年17岁的小吴是不少人眼中的帅小伙。


  可命运偏偏和他开了个玩笑,从一出生,小吴的眼睛就没有虹膜,这就意味着他的视力极差,远处的世界近乎一片模糊。


  因为上学时坐在第一排的他看不清黑板的字,父母只能将他送到福州市盲校学习。


  前几年,小吴和一群盲人同学喜欢上了踢足球,就组了一支业余球队,每天放学后“盲踢”一种特制的发声足球。


  让小吴没有想到的是,前不久,因为一个“洞”,他差点和心爱的足球失之交臂。


  一个“潜伏”了十多年的先心脏病


  上个月,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心脏外科专委会主任、省立医院心外二科主任翁国星带着医院多个学科专家专程来到福州市盲校,为这群平日不方便上医院体检的盲人孩子们开展公益体检和健康指导。


  体检时,小吴略微高亢的心跳声引起了听诊医生的怀疑,于是他进一步做了心脏彩超。


  这一查,小吴被查出患有房间隔缺损这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破了个长度达1.6厘米的洞,而且出现了轻度的肺动脉高压。


  在先心病中,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一种。通常有些3-5mm长度的房间隔缺损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闭合,但有些则不会。


  如果孩子3岁后还没有闭合,


  就要通过手术封堵洞口。


  否则随着年龄增长,


  患者会出现活动力下降、


  心脏肥厚、肺动脉高压、气喘等症状。


  “按理说,像小吴这种情况本应在学龄前就要手术治疗,可是他耐受力比较强,日常没有表现出运动后的不适,加上听诊时心脏杂音极小,所以这个病就一直‘潜伏’到了今天,要不是这次体检,可能越往后心功能的损伤就越大,别说足球不能继续踢,就连正常活动都可能受影响。”翁国星就小吴的情况,和家长做了沟通。


  为了避免病情进展至手术效果不佳或无法手术,小吴和家人听取了翁国星的建议,决定及时把洞堵上。


  手术中他还能清醒地与医生交流


  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评估,翁国星决定采用微创手术,为小吴封堵心房的洞。


  手术当天,翁国星及同事在小吴大腿根部的股静脉上穿刺了一个小针眼,通过心脏彩超引导,精确地将导引钢丝和补洞用的“封堵器”送到房间隔缺损处,堵住了洞眼,整个手术一气呵成,不过十几分钟。


  别看是个心脏手术,小吴也只是用了点局麻。手术过程中,他可以完全清醒地和医生们对话。术后,他在床上休息几小时后,便下地正常活动、进食了。


  “我很淡定,一点也不疼,也不紧张。”说起手术时的感觉,小吴乐呵呵地说。


  术后三天,小吴的心脏结构、功能和肺动脉压都恢复正常,顺利出院。医生告诉他,只需休养三个月,他又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继续他热爱的足球运动了。


  110余名心脏病患者获公益基金救助


  让小吴一家更感到欣喜的是,翁国星还帮忙申请了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的心脏外科专项经费资助,这样小吴的手术费用有望全额报销。


  据省立医院心外科郑富臻介绍:


  我国每年出生的先心病患儿达几十万,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陆续在福建、宁夏、江西三省开展公益义诊及手术救助活动。


  截至目前,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翁国星已率领专委会通过手术救助先心病、心脏大血管病患者110余人,帮助贫困患者除去身体疾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通过听诊一般能听出心脏杂音,


  而且小年龄孩子还容易出现


  反复感冒、肺炎、身材瘦小等表现,


  如果有怀疑是心脏问题,


  可以尽早做个心脏彩超排查,


  尽早治疗。”郑富臻说。


  来源: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文


  编辑:冰阔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