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核心故事源自道教体系,尤其是《封神演义》里表现的最为突出,其师傅修行背景均属于道教,因此哪吒可视为道教弟子。


  哪吒


  哪吒是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子,拜师于道教神仙太乙真人修习道法,最终成为道教护法神,在《封神演义》后被封为“三坛海会大神”成为道教神系的重要角色。


  《封神演义》


  哪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成为道教联系普罗大众的重要桥梁,为道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三教搜神大全》里面记载,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驾前的“大罗仙”,因世间妖魔横行,奉命下界降妖,投胎为陈塘关总兵李靖第三子。李靖夫人殷氏怀孕三年零六个月,诞下一肉球,李靖以剑劈开,跳出一男孩,哪吒出生后太乙真人登门道贺,收其为徒,因其出生左手掌有个‘哪’字,右手掌有个‘吒’字”,故起名为哪吒并赠法宝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


  哪吒


  哪吒从出生就带有浓厚的道教气息,哪吒以肉童现身人间体现了道教的“赤子之心”,《道德经》强调“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认为返璞归真的赤子状态最接近“道”象征宇宙的本源。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是道教里面的“十二金仙”,赠予哪吒的法宝体现着道教里面的五行理论。乾坤圈属金、混天绫属水、风火轮属火。《道德经》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哪吒的混天绫(柔)、乾坤圈(刚)并用,正体现了刚柔并济的辩证智慧。


  哪吒因顽皮凶狠杀死龙王三太子,射杀石矶童子,到最后的为了偿罪,剔骨还父,削肉还母,都是向“道”的境界的升华,《道德经》提出“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哪吒既杀龙抽筋显凶性,又降妖救世显神性,的故事恰如《道德经》里“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的警示表明神力本身无善恶,唯执念可堕魔道。


  《道德经》


  哪吒自刎后以莲藕重塑身躯,莲花在道教中象征“出淤泥而不染”,代表超越凡俗的纯净境界。莲藕的“藕断丝连”暗喻道教对生命连续性的理解——肉身可灭,但灵性永存,莲藕中空多窍的结构,暗合内丹学“打通经脉”之说;莲花“根在泥而花向天”比喻修炼者虽处尘世却心向大“道”


  哪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神话人物之一,其形象历经千年演变,融合在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其内涵文化艺术哲理在现代科技社会里也在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