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参保对象


  • 居民养老保险:主要面向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包括无业人员、农民等。
  • 职工养老保险:适用于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以及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二、缴费方式


  • 居民养老保险:通常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缴费标准一般设有多个档次,由参保人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自主选择。例如,一些地区的缴费档次从每年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按年缴费。
  • 职工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缴费基数一般根据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确定,设有上下限。按月缴费。

      三、养老金待遇计算


  • 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由政府确定标准并全额支付,其水平相对较低,且各地标准差异较大。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 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根据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综合计算。一般来说,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待遇就越高。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人员还有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 1 年发给 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四、待遇水平


  • 总体而言,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相对较高。
  • 这是因为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通常较高,且缴费年限较长,同时其养老金待遇计算方式也更为复杂,考虑了更多的因素。而居民养老保险由于缴费水平相对较低,待遇水平也相应较低。

      五、转移接续


  • 居民养老保险:一般不能直接转为职工养老保险。但在一些地区,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如果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可以将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但缴费年限不能合并计算。
  • 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用人单位之间转移接续,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同时,职工养老保险也可以在符合一定条件下转为居民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