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日雷》


  仇远〔宋代〕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惊蛰,每年在公历3月5日或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又名“启蛰”,但因为避讳汉景帝刘启的名字而更名为惊蛰。


  这时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万物出呼震,震为类,故为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百虫。


  惊蛰后,岭南地区的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淮河沿岸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


01 开年不顺利?来打小人吧!

  在广府地区,惊蛰时有种非常有趣的风俗——“打小人”。这起源于东莞、增城、四邑一带,至今有千年之久。


  据老人家说,惊蛰时春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所以古时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据说,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驱赶霉运的风俗,亦即“打小人”的前身。后来,打小人变成了一整套的程序:奉神、禀告、打小人、祭白虎、化解、祈福、进宝、打杯。


  ▲“打小人”环境全貌,图源YouTube


  到了现在,与其说是参与宗教仪式,倒不如说是在接受心理抚慰——在生活上或工作上沉积的郁闷一扫而空,心情豁然开朗!


02 正是养肝好时候

  在惊蛰,除了调整心情之外,调理身体也非常重要。


  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所以传统中医认为,春天正是肝旺之时,所以又有“春养肝”的说法。


  这个时候,令到肝气舒畅最为重要,引起肝气不畅的原因包括有饮食不当,例如,过食太多的酸性食物,譬如酸辣汤、酸辣粉、酸菜鱼等等,酸的食物是会令到肝气收住被锁,无法更好自然地舒发。


  上班族好容易由于刚过完春节长假,回复工作而感到压力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烦躁的症状,令到晚上睡眠较差,这就是所谓的“肝火旺”,容易导致脾胃疾病,例如,胃胀、胃酸倒流、腹泻、食欲差的症状。


03 惊蛰,饮乜汤好?

  有出现上述情况的朋友,该怎么办?不妨采用3-5克螃蟹脚冲水饮用调理身体。


  螃蟹脚是云南古布朗族人给的名字,这是一种寄生在普洱茶古茶树上的植物。完整的“螃蟹脚”象螃蟹的几支细腿,色绿,采摘晒干后棕黄,卷曲伸展,细分出若干节,似扁杆灯芯草,长三、四寸,节短而中实,陈年的“螃蟹脚”色泽深黄,新采摘的色泽青绿,闻起来有浓烈的菌藻味和茶香味。


  螃蟹脚含丰富的微量元素、氨基酸、抗衰老等成份;尤其是胃炎、幽门螺旋杆等病毒的天然克星;在《神农本草经》中,被视为上品,称其强筋骨。还有健胃消食、降低血脂、血压之作用,对风湿、胃溃疡、乙肝等有辅助疗效。


  另外,被称为广东三件宝之一的陈皮,在这个时节也特别受广东人在日常饮食中所青睐。


  陈皮有帮助消化、润肠通便、降低血压、以及提神的作用。


  陈皮固然是产自新会最佳,新会陈皮是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的品质。而新会陈皮又以天马、茶坑、梅江、东甲、西甲这五条村的出品为上。


  好的陈皮会有三层境界:香、陈、醇。三年至八年的陈皮闻下去是带刺鼻的香气,并且带果酸味,甜中带酸;九至二十年的陈皮气味闻下去清香扑鼻扑面而来,醒神怡人,没有果酸味;二十至四十年的陈皮闻下去是纯香味,甘香醇厚;五十年以上的陈皮弥足珍贵,随手拈起一片陈皮一观一闻,陈化脱囊,超凡脱俗。


  服用陈皮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直接用水冲泡,另外广东人更喜欢用之入膳,例如做成陈皮骨、陈皮鸭等等。煲汤就更是少不了:


  取野生黄精20克、天麻5g克、龟胶1片、陈皮6克、老鸡一只,洗净后放入炖盅内,放入适量清水,慢火炖180分钟后,开盖放入少量食盐,即可成为一煲时令靓汤。


  以上有关汤膳养生知识


  由【御医厨房】的池医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