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博主、短视频红人、留学生主播、Vlog达人……11月1日,“2022中国有约·数说浙江”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义乌。在为期3天的行程里,外籍网红大V和中国网络媒体记者们先后探访了多地,感受了义乌在传统乡村振兴、中外居民融合、内外贸易共促等方面的发展成就,解码义乌文化之兴、城乡之美、经贸之强;并通过国际化的视角,在中外各大网络平台讲述义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现场体验“无差别城乡”


  义乌的乡村是什么味道的?采访团的感受是:墨汁是“甜”的,红糖是甜的,生活也是甜的。


  在义亭镇先田村,作为巴基斯坦制糖商的后代,浙江大学留学生阿尔凡对义乌红糖情有独钟,义乌红糖的制作过程和味道也令他赞不绝口。“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红糖工厂,和我家乡的红糖厂情况完全不同。”阿尔凡笑着说,甜美的味道唤起了他童年的记忆。


  来自美国的大学教授金伯利在品尝了红糖产品后也是爱不释手,当场购买了四桶不同类型的红糖制品。她说,要把这些红糖作为礼物送给她的女儿,还有一些会作为自己的零食带回去品尝。


  走进义亭镇缸窑村,大家就被独具特色的陶器制作吸引住了,纷纷上手体验制作过程。放学时间到了,孩子们在村子里嬉戏玩耍,银铃般的笑声四处飞扬……看到这些场景,中国日报的一名记者感慨不已,“这里的乡村跟城里毫无差别,村民们就在景区里过日子,生活好幸福呀”。来自巴基斯坦的浙江大学博士生哈哈说:“和浙江其他的美丽乡村一样,这种转变让我理解了什么是共同富裕。”


  在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里,采访团被中外居民思想融合、文化融合、治理融合的良好氛围所感染。大家与当地外国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畅谈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感受,分享幸福瞬间和幸福故事。在陈望道故居和义乌市城市规划展示馆等地,采访团沉浸式感受了义乌的历史底蕴和城市魅力。


  实地感受“内外贸共促”


  来到全球最大小商品交易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时,采访团成员的脚步被琳琅满目的小商品牢牢吸引住了,纷纷拿起手中的摄影摄像设备忙不迭地记录着。


  “Magical ”,金伯利忍不住赞叹道,喜欢购物的她,在义乌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小商品,有机会她还会再来义乌大采购。“上次来还是2019年底,这段时间条件允许了,我马上就飞来义乌找生意伙伴补货啦。”在一个卖瓷器的店铺里,外籍采购商Shaker在接受随机采访时说,他已经在义乌采购了近20年,亲历了义乌市场发展的辉煌历程。


  在义乌工商学院的直播间里,学子们正忙着在直播间推荐自己的商品。金伯利和哈哈也走进一个售卖水果的直播间,他们边品尝边推荐,还不忘和粉丝们时时互动。


  学生们通过学习和培训把各种各样的帽子通过ebay、亚马逊等平台,卖到了全世界……这样的经历让采访团啧啧称奇。他们纷纷走到售卖帽子的直播镜头前,体验了一把主播卖货的乐趣。


  在义乌西站的铁路口岸,采访团见证了一列“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始发。“海运的话,到我们国家最少要一个月,如果通过中欧班列,大概只要16天。我希望中欧班列越来越发展。”来自土耳其的阿里说。中国日报网在报道中也称: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金名片,“义新欧”中欧班列愈发亮眼了。


  向世界传播义乌好声音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义乌的传统文化,也喜欢上了义乌的文化。我们会把感受到的美景、美食和文化,放在自媒体上,分享给朋友们,传播到全世界。”阿里2013毕业于厦门大学,2019年再次回到中国,目前从事自媒体和外贸生意,在全网拥有粉丝300多万。活动结束后,他便第一时间在“杭城歪果仁”等视频号上推出了新内容。


  哈哈已经在中国学习生活了5年,在Facebook和Instagram等国外社交平台上拥有粉丝40余万。平时,他喜欢分享自己在中国的学习情况和校园生活故事。“我以前也发过义乌的内容,这里商贸很发达、城市也很智慧,我想通过分享这些,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义乌。”他如是说。


  “把在义乌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人”,清华大学留学生孟泰龙在抖音平台的粉丝达76万,浙江师范大学的留学生Jessy快手平台粉丝超12万,他们都有了同一个想法。


  这两天,“2022中国有约·数说浙江”“义乌红糖”“义新欧”中欧班列等成为了全网搜索热词,频频见于中国日报网、人民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等中央级媒体平台,各类文章也被各级地方网络媒体广泛转发,部分内容更是被微博热搜置顶。


  据悉,这是“中国有约”活动首次来到浙江,义乌是此次主题采访活动的第二站,采访团一行见证了义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乡村建设的绚丽图景,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幅独具魅力、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义乌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