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中,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分享了关于青年志愿者在支教领域的贡献和感人故事。


  主要内容梳理:


  1. **支教志愿者的贡献**:


   - **时间跨度与规模**:自1999年起,200多所高校的34000多名支教志愿者投身乡村教育,跨越山海,用知识播种希望。


   - **项目意义**:这些志愿者不仅为乡村孩子提供了知识教育,还通过自身的奉献精神激励了许多孩子。许多受教的孩子在大学毕业后,也像志愿者一样返回家乡,投身教育事业,形成了良好的传承。


  2. **西部计划的深远影响**:


   - **西部计划被视为一所“大学校”**:志愿者们在这里奋斗、奉献并成长,许多人选择留在基层,成为人民教师、医护人员或农牧能手,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 **具体案例**:


   - 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6年的接力奉献,见证了无数志愿者的付出。


   - 一位山东青年在新疆和田成为当地第一位中医大夫,被称作“沙海小郎中”。


   - 中山大学的汪艳同学在西藏支教后,选择扎根高原,继续为当地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3. **青年志愿者的传承与成长**:


   - 许多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选择留在基层,继续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这种扎根基层的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张朝晖强调,青年志愿者的行动不仅是对乡村教育的支持,更是对个人成长的历练,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4. **志愿服务的未来展望**:


   - 张朝晖表示,志愿服务正在从活动型向项目化、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发展。未来,将继续推动青年志愿者“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


  总结:


   张朝晖委员的分享展现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在支教领域的巨大贡献,以及他们在乡村教育、医疗和乡村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20多年的青春接力,这些志愿者不仅改变了乡村的教育现状,也激励了更多青年投身基层,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