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干警化身“带货主播”,超市门口上演“法拍大戏”
热榜速递:3月4日,湖南祁阳市某超市门口人头攒动,但吸引市民的并非促销活动,而是祁阳法院执行局的一场特殊“变卖会”。水果、水产、冷冻食材等商品被摆在桌面上公开售卖,执行干警现场吆喝竞价,场面堪比集市。这场看似热闹的“甩卖”,背后却是一起涉及数百名供货商血汗钱的合同纠纷案。
事件回溯:老板拖欠货款多年,法院连夜查封“保民生”据祁阳法院通报,涉案超市因长期拖欠供货商货款,被多名债权人诉至法院。2月28日晚,法院收到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后,连夜对市内三家连锁超市的财物进行查封,避免超市转移资产。执行过程中,法院发现大量生鲜食品若长期存放将腐败变质,遂决定对水果、冷冻食材等“短保商品”先行变卖。
一名参与执行的供货商透露,自己被拖欠4万元货款长达两年,“老板总以资金周转为由拖延,我们只能申请强制执行”。据统计,此案涉及400余户供货商,若处置不当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法院通过快速查封、公开变卖,既保全了债权人利益,也避免了社会矛盾激化。
独特视角:这场“法拍”为何赢得市民点赞?
- 高效执行,法律也可以有“烟火气”法院将生鲜品现场变现,既减少财产损失,又让市民以低价购得商品。一名市民称:“红提60元起拍,比市场价便宜一半,法院办事接地气!”这种灵活处置方式,展现了基层司法的人性化智慧。
- 公开透明,执行现场成“普法课堂”变卖会全程接受政府代表、商户代表监督,市民在参与竞拍的同时,也直观了解了法院执行流程。有网友评论:“原来‘老赖’的财产是这样处理的,法律离我们并不远!”
- 以小见大,民营经济营商环境需法治护航本案中,供货商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体户,4万元欠款可能压垮一个家庭。法院的快速响应,为中小企业维权提供了范例。正如执行局长彭海平所言:“要让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小编锐评:当执行干警拿起“拍卖槌”,我们看到了什么?这场看似“新奇”的变卖会,实则是基层法院创新执行手段的缩影。它打破了公众对司法“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用市井化的方式化解纠纷,既守住法律底线,又传递民生温度。而对于那些企图“赖账”的商家,此案更是敲响警钟——法治社会,没有“拖字诀”的生存空间!
热榜速递、前沿直击。关注?我?,一手资讯抢鲜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