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湖南浏阳社港镇清江村的一则新闻让无数读者泪目——85岁的薛义和拄着拐杖,佝偻着背,仍在为两个瘫痪儿子翻身、喂饭、擦洗身体。这场跨越35年的母爱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为母则刚”的重量。


一张作息表,写满母亲35年的艰辛

  清晨6点,天还未亮,薛义和已摸索着起床。这是她三十年如一日的生物钟:先给大儿子朱象明换下汗湿的衣物,再为小儿子朱帅明按摩痉挛的手脚。两个儿子因先天性肌肉萎缩症相继瘫痪,大儿子尚能坐轮椅,小儿子却因帕金森综合征全身僵直,“喂一口饭要擦三次嘴角,翻一次身得花半小时”。


  最让邻居们动容的是她的“夜间值班表”——为防止儿子长褥疮,她每隔半小时就要起身查看,整夜如同“人肉闹钟”。有村民曾劝她:“请个护工吧!”她却摇头:“孩子们怕生,我摸着他们的手才知道冷不冷、疼不疼。”


从青丝到白发,苦难压不垮的脊梁

  35年前,当两个儿子确诊时,这个家便坠入深渊。丈夫朱高升在世时,夫妻俩还能互相扶持;2017年丈夫病逝后,千斤重担全压在她一人肩上。最艰难时,家中积蓄耗尽,她偷偷吃儿子剩下的药片缓解腰痛,却把最后一碗鸡蛋羹留给孩子们。


  命运的残酷不止于此。小儿子朱帅明因药物副作用情绪暴躁,常将饭碗打翻在地。薛义和从不责备,总是默默收拾,再重新煮一碗:“他心里苦,冲我发火能好受点。”这份理解,让原本抗拒治疗的儿子逐渐打开心结,如今已能笑着安慰母亲:“妈,我多活一天,就多陪你一天。”


一把剪刀剪出的“体面”,一群人的善意托举

  在薛义和的针线筐里,藏着一把磨得发亮的剪刀。这是她保持儿子尊严的“武器”——每次换药前,她都会仔细修剪儿子的指甲;每件旧衣的破洞,都被她缝补得看不出痕迹。村里人感叹:“她家虽然穷,但两个孩子永远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苦难中的微光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村委会为薛家申请特困补助和护理补贴,社港镇“雷锋队”定期送来米面粮油,志愿者上门帮老人理发、修水管。更让薛义和感动的是,一位企业家承诺承担两个儿子的终身医药费:“您护着孩子,我们护着您!”


  结语:母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当记者问薛义和“苦不苦”时,她摸着儿子褪色的毛衣笑了笑:“当妈的哪能算这些账?”这句话,道尽了中国式母亲的集体画像:她们把苦难嚼碎了咽下,把体面留给孩子,用最笨拙的方式书写最深沉的爱。


  今日,我们致敬薛义和,更是致敬每一个在生活泥潭中坚守的母亲。愿天下所有“她”,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欢迎点击“关注”,了解更多平凡人的不凡故事。您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感人母亲?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