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58年,一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下了阎锡山在家中享用早餐的温馨场景,那时的他,已经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人,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与年轻时的模样大相径庭,尽管身份显赫,但他的生活却异常简朴。


  照片中,阎锡山与儿子阎志惠并肩而坐,共享着简单的早餐,餐桌上摆放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再普通不过的饭菜:几个小菜,几个馒头,却让他们吃得津津有味。


  这一刻的阎锡山,褪去了昔日的威严与霸气,更像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享受着与儿子的亲子时光,阎志惠则一身正装,帅气挺拔,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


  阎锡山共有五个儿子,而阎志惠是他最为疼爱的小儿子,从小聪明伶俐的阎志惠,一直深受父亲的喜爱和期望,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阎志惠竟然与父亲产生了矛盾,最终带着妻儿远赴美国。


  在美国的日子并不容易,阎志惠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甚至在父亲阎锡山去世后,他连一张回国的机票都买不起,这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原本是家里头指望着能继承大业的宝贝儿子,可他偏偏干了一出让他父亲阎锡山火冒三丈的大事——他居然要娶自己的二嫂赵秀金!


  阎志惠和妻儿


  那时候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太原城被围得跟铁桶似的,阎志惠一看形势不妙,脚底抹油就逃到了日本,他在那儿碰上了已经守寡好多年的二嫂赵秀金。


  赵秀金那可是看着他阎志惠一点点长大的,两人关系好得跟亲姐弟似的,在日本那段日子,他们俩相依为命,一起扛过了不少难关。


  阎志惠和赵秀金


  日子一长,阎志惠和赵秀金之间的感情就越来越深,最后两人决定结婚,这事儿一传回国内,阎锡山那简直是气炸了肺,他拼死拼活地反对,可阎志惠就跟吃了秤砣铁了心似的,非要娶赵秀金不可,为了这份爱情,他甚至跟家里人彻底翻了脸,连父亲阎锡山都不认了。


  之后,阎志惠带着赵秀金去了美国,在美国,他们的生活并不容易,阎志惠尝试过多种工作,包括开酒吧、卖保险,最后还成为了一名货车司机,只为了维持生计和抚养他们的孩子。


  作为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名字,他是民国时期的政治风云人物,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极具争议和影响力的军阀,他的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充满了传奇色彩。


  出生在书香门第的阎锡山,自幼聪明好学,深受家族文化的熏陶,青年时期,他怀揣着救国之志,远赴日本求学,成为清末政府公派的第六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


  回国后,阎锡山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敏锐的政治嗅觉,迅速在山西崭露头角,他利用山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山西“土皇帝”。


  在他的治理下,山西的经济、教育、军事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铁路建设和煤炭产业的兴起,为山西乃至全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阎锡山并非只是一位单纯的军阀,他深知,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因此,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推动山西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他也十分注重教育,大力兴办学校,提倡新学,为山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山西的整体实力,也为阎锡山赢得了“开明军阀”的美誉。


  随着国内政治局势的动荡,他多次卷入政治纷争,甚至与中央政府产生矛盾,特别是在蒋介石上台后,阎锡山与蒋介石之间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


  尽管两人曾有过短暂的合作,但最终还是因为政治理念和利益冲突而分道扬镳,阎锡山被迫离开山西,流亡海外,但他的影响力并未因此减弱,他始终关注着国内的政治局势,寻找机会重返政坛。


  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阎锡山再次陷入了政治困境,他试图在国共两党之间寻求平衡,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脱被边缘化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后,他选择留在台湾,继续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风云变幻的民国时代,阎锡山作为晋系军阀首领,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家庭生活也充满了曲折与传奇,特别是他与两位妻子的情感纠葛,更是引人关注。


  他的原配夫人是徐竹青,徐竹青出生于山西五台县大建安村的一个大户人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温婉贤淑。


  1897年,年仅16岁的阎锡山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娶了比自己大6岁的徐竹青为妻,尽管年龄相差较大,但两人婚后感情却十分融洽。


  阎锡山对徐竹青那可是赞不绝口,特别喜欢她的长相和才华,还专门写了句诗“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就为了夸徐竹青。


  可他们结婚后没多久,阎锡山和他父亲因为投资不当,欠了一大笔钱,没办法,只能跑到太原去躲债,那时候日子过的很清苦,但徐竹青这人,真是有担当,她没想着自己跑路,而是硬着头皮,把这个家给扛了起来。


  她不仅在外面做些零活补贴家用,还悉心照料婆婆和家中的一切事务,阎锡山在太原从一个小店员做起,逐渐崭露头角,最终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开始了自己的从军生涯。


  1911年那会儿,阎锡山被提拔成了山西提督,他一当上这个大官,立马就把母亲和妻子接过来一起住了,这时候的阎锡山和徐竹青一起过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了,感情十分的深厚。


  可实际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扰着他们——徐竹青一直没有怀孕,阎锡山并没有因此嫌弃她,反而更加疼爱她。


  但是阎锡山的父母,盼着他能有个孩子来传宗接代,到了1914年,阎锡山的爷爷过世了,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徐竹青原来一直没能生下孩子,这事儿再也瞒不住了。


  公婆硬逼着他再娶个小老婆,好给阎家生个娃,阎锡山一开始那是死活不干,可爹娘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加上他媳妇徐竹青也挺通情达理,最后阎锡山还是妥协了,娶了个才14岁的小姑娘徐兰森做妾,那时候他都30岁了。


  娶进门没多久,徐兰森就想家想得厉害,结果病倒了,徐竹青知道了,二话不说,立马派人送了一大笔钱,还有徐兰森以前在家用过的一些东西过去,就想让她心里头能好受点,不那么想家。


  徐兰森对此十分感激,哭着对徐竹青说:“多谢姐姐,我以后一定听您的话,对你好一辈子。”


  徐兰森果然不负众望,几年间就为阎家生下了五儿一女,让公婆十分满意,对徐兰森更是青睐有加,而阎锡山也渐渐宠爱起了徐兰森,与她的感情越来越浓烈。


  跟徐竹青比起来,阎锡山跟徐兰森的感情那是越来越深了,可跟徐竹青呢,就慢慢变得疏远了,但徐竹青对待徐兰森就像对待自己亲妹妹一样,对徐兰森生的孩子们也是疼爱有加,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心头肉。


  日子一长,公婆和阎锡山对徐兰森的态度那是越来越明显了,明摆着就是更喜欢徐兰森,徐竹青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次她看到孩子们围着徐兰森,一口一个“妈”地叫着,徐竹青那心里头就像被火烧一样,怒得不行。


  她冲到阎锡山面前质问他:“当初不是说好的吗?孩子叫我妈,叫她姨的吗?”没想到阎锡山却漫不经心地说:“她本来就是孩子的亲生母亲,为什么不能叫妈?”


  她气得浑身发抖,顺手抄起个鸡毛掸子就朝窗户猛砸过去,只听“哐当”一声,玻璃碎了一地,这是这次的吵架,让夫妻俩的心越来越远。


  这是他们结婚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吵得这么不可收拾,公婆出面劝说后,徐竹青毅然决定离开这个让她绝望的家,搬到了太原一处私宅从此和阎锡山分居。


  早在1928年,阎锡山和原配妻子徐竹青,两个人一块儿去了南京,参加了一个挺重要的会议,到了那儿,他们可真是受到了大礼遇,蒋介石和他老婆对他们非常的热情。


  1934年的11月8号,这天蒋介石来到了太原,而这次蒋介石的老婆宋美龄,是由阎锡山的另一个老婆,也就是小妾徐兰森陪着,一块儿在太原逛了逛,看了看太原的美景。


  “喊妈”那件事情之后,阎锡山对徐竹青的感情慢慢变淡了。不过,他是个想的很多的人,怕徐竹青心里不舒服再闹出什么风波,所以还是对她很关心照顾。


  他常常让徐竹青代替自己去看望家里的长辈,村里头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的大事小情,阎锡山也总是让徐竹青去参加,家族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大小事务,也都是徐竹青在管。


  1946年,阎锡山的小妾徐兰森在太原去世,而阎锡山晚年一直都是徐竹青陪伴着。


  到了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结束了自己隐居写书的日子,去世时78岁。四年后,徐竹青也去世了,享年88岁,他们两位最终在台湾被合葬在一起。


  徐竹青作为原配夫人,与咋个富共同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却最终因没能剩下一儿半女而被冷落;徐兰森虽然年轻貌美,为阎家延续了香火,但却始终无法取代徐竹青在阎锡山心中的地位。


参考信源:

  山西晚报——阎锡山少有绯闻:因夫人徐竹青不孕 仅娶一妾2014-09-30


  环球人物杂志——阎锡山家族百年历程:教导后代坚持平民精神 201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