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试点优化环评分类管理,取消部分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环评。试点涉及67个产业园区,覆盖集成电路、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五大类支柱产业,面向环境风险可控、信用良好的优质企业,免于编制和审批环评报告表,直接申领排污许可证?? 。试点方案落地后,上海化工区约10%、张江科学城约70%的报告表项目将免办环评手续。


  随后,多地取消环评手续试点措施。北京经济开发区、大兴、广州、保定、宝鸡、内江、宁德、莆田、遂宁等出台取消环评手续试点措施。多个项目可免办环评,比如“砖瓦、石膏、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加油、加气站”,“纸制品制造、“印刷、纺织业”,“汽车整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各地积极推行取消环评手续试点措施,这一举措意义深远且影响重大,是充分结合国内、国际形势,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做出的科学决策,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传统产业亟待升级改造,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往相对繁琐的环评手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部分项目落地的“绊脚石”,延缓了企业发展的步伐,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环保工作,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在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的前提下,如何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取消环评手续试点措施正是在这样的国内形势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环境风险可控前提下的高效服务,提升企业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与创新发展中,从而推动经济的高效运转。


  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越来越受到挑战,美国对我国的贸易勒索越来越紧,欧盟为给汽车产业提供支持而放宽减排要求,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在这样的外部压力下,我国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推动产业向全球中高端迈进。在此过程中,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成为了增强国际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各地开展取消环评手续试点措施,正是顺应这一国际潮流,向世界展示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以及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态度,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取消环评手续试点措施,并非忽视环境保护,而是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监管方式,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实现经济与环保的良性互动。


  各地取消环评手续试点措施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决策,它紧密贴合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为实现经济和环保双丰收开辟了新的道路,必将对我国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