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扬州 三生杜牧①】央视宗师列传版“杜牧篇”,开局为何选在扬州?
来源:【扬州发布】
编者按
3月2日晚八点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推出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杜牧篇”,主持人撒贝宁联袂作家、文学博士潘向黎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谷曙光组成探访团,一起跨越千年,寻访杜牧不为人知的故事。
央视这档节目为什么选择扬州作为开篇?杜牧在扬州写了哪些有名的诗词?同期还有哪些大诗人写过扬州的?假如杜牧再来扬州,看到今天的扬州发展,会有怎样的惊叹?扬州发布今起推出专题《十里扬州 三生杜牧——一场跨越千年的双向奔赴》,探访央视《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杜牧篇”穿越扬州的背后。首篇报道为《央视宗师列传版“杜牧篇”,开局为何选在扬州?》。
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居小春
访一代宗师,寻千年文脉。3月2日晚8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推出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杜牧篇”,主持人撒贝宁联袂作家、文学博士潘向黎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谷曙光组成探访团,一起跨越千年,寻访杜牧不为人知的故事。
节目一开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扬州瘦西湖的美景。主持人撒贝宁说,当年杜牧的那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下子让扬州地标“二十四桥”火遍了大江南北,也拉开了扬州与杜牧的渊源。
“杜牧篇”开局为何选择扬州?
扬州,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汇聚之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在送别友人时曾写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则留下“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名篇佳句。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唐诗开山之作,享有“孤篇盖全唐”之美誉,更被赞为“诗中的诗,高峰中的高峰”,诗中所描绘的扬州美景至今令人心驰神往。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在杜牧的众多诗篇中,扬州无疑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与扬州渊源颇深。“十年一觉扬州梦”,在此生活的几年间,留下诗文无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写尽扬州的市井繁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绘就了小桥流水、月下吹箫的浪漫风情;“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道出扬州的富庶安乐、歌舞升平。杜牧的诗让扬州的江南意象更为具象化,令扬州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耀眼存在。
《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编剧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内容上看,杜牧在扬州写的名篇很多,并且是他人生转折期的反思与感慨,这个层面,扬州与他个人的人生有关。其次,因为他的家世渊源。杜牧的爷爷曾担任淮南节度使,在扬州几年编撰《通典》,后面他堂兄也在扬州担任淮南节度使,最后他弟弟病逝于扬州,扬州跟他最亲的人有比较深的情感关联。第三,扬州是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在节目中,杜牧反向穿越后,既能看到千年前的印记,触摸到他笔下“春风十里扬州路”,又能感受到现代这座运河名城的蓬勃朝气,看到如今人们生活的如此美好。正如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说的“扬州如今是传统与现代完美地融合,是了解中国的一扇很好的窗口。”
“二十四桥明月夜”已成扬州意象
节目中,演员焉栩嘉与严屹宽分别饰演青少年与中老年杜牧,青少年杜牧意气风发,眼神坚定,展现了出自宰相门第的杜牧自信和骄傲的一面;中老年杜牧丰神俊朗,倜傥不羁,眼神中多了一丝沧桑,却仍不失心志坚韧、面对豪强宁折不弯的傲骨,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立体生动的大唐诗人形象。
在撒贝宁的邀请下,严屹宽饰演的杜牧反向“穿越”至现在的扬州城。这座曾经给他带来无数诗歌灵感的城市繁华依旧,在京杭大运河的经年冲刷下,又多了一层历史的积淀感。“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站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的汴河剖面墙下,看着千年来朝代变迁的痕迹,曾经致力于经世致用、以史为鉴的杜牧感慨不已。“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曾让他之后的无数文人墨客着迷,这一意象也多次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
据文广旅局相关人士介绍,去年10月30日,《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剧组来扬州进行实景拍摄。主持人撒贝宁、实力派演员严屹宽领衔的主创团队,先后在瘦西湖二十四桥、趣园茶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扬州城市文旅地标取景,引发全城关注。
本文来自【扬州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