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市医疗系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56岁的张先生因突发心脏骤停,在长达39分钟的抢救后成功恢复心跳,创造了医学救援的罕见奇迹。


  突发险情:心脏骤停合并致命性心律失常


  据院方通报,张先生被120紧急送医时已出现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心率仅27次/分的危急症状(正常成人心率为60-100次/分)。在急诊科内,患者突然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心电图显示其心房与心室“各跳各的”——这是典型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停搏,死亡率高达95%的阿斯综合征发作。


  生死救援:39分钟持续心肺复苏


  面对患者心脏骤停的险情,医护团队立即启动最高级别抢救预案。在无自主心跳的情况下,医护人员轮番上阵进行胸外按压,同时配合药物干预。经过39分钟不间断抢救,张先生心率逐渐恢复至50-60次/分,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这一时长远超心脏骤停抢救的“黄金4分钟”极限,专家表示此类案例在全球范围内均属罕见 。


  医学解读:为何能突破“黄金4分钟”?


  通常情况下,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即可导致不可逆脑损伤,而张先生的成功救治得益于两大关键因素:


  高质量持续心肺复苏: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每分钟100-120次按压频率、5-6厘米按压深度的标准,最大限度维持了脑部供血。


  精准病因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及时识别,为针对性用药(如阿托品、肾上腺素)提供了依据。


  社会热议:急救体系再成焦点


  此事件引发公众对心脏骤停急救知识的关注。数据显示,我国心脏骤停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足1%,而及时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可将存活率提升至50%-70%。


  网友呼吁进一步普及公共场所AED配置及急救培训,让更多“生命奇迹”成为可能。


  后续进展


  目前张先生已转入重症监护室,生命体征平稳。主治医生表示,将对其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以预防再次发作。


  这场生死较量不仅展现了医疗团队的专业素养,也为心脏骤停超长时程抢救提供了宝贵临床经验。


  背景延伸


  心脏骤停高发人群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等,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寒冷季节均为危险诱因。


  专家提醒,若遇突发倒地、无意识无呼吸者,应立即拨打120并开始心肺复苏,争取“白金4分钟”抢救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