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双语】2023年两会记者会,秦刚都讲了哪些精彩语句?
秦刚外长
两会记者会
2023年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长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微信号:xws4_fmprc)按照提问顺序,逐一回顾和分享秦刚外长记者会答问精彩语句。请发小们自搬小桌子、小板凳。准备好了吗?现在敲黑板、划重点!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外交已经按下“加速键”,吹响“集结号”。
我们将以元首外交为引领,全力办好首次“中国+中亚五国”元首峰会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两大主场外交,不断展现中国外交的独特风范。
我们将以维护核心利益为使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和遏制打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我们将以伙伴关系为依托,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广,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
我们将以开放发展为目标,服务国内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反对“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维护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我们将以多边主义为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我们将以外交为民为理念,始终将海外中国同胞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将外交为民的责任担在肩上,加强对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服务和保护,使中外交往更安全、便捷。
新征程上的中国外交,是充满光荣梦想的远征,是穿越惊涛骇浪的远航。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一个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国家整体迈进现代化,这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具有巨大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重要启示,至少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独立自主,二是人民至上,三是和平发展,四是开放包容,五是团结奋斗。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行得通,就是因为它立足中国大地,植根中国文化,契合中国实际。中国的成功发展充分证明,各国完全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服务少数国家、少数人不是现代化,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不是现代化,精神空虚、失德失序也不是现代化,各国人民都应有平等发展、追求幸福的权利。
中国式现代化一不靠战争,二不靠殖民,三不靠掠夺,而是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一条有别于西式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人类的现代化不应孤芳自赏,而应百花齐放,尊重各国走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彼此交流互鉴,精彩绽放,美美与共。
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一盘散沙没有希望,团结奋斗才有力量,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如果像有的国家那样政党纷争,只说不做,朝令夕改,再好的蓝图也只是画饼充饥、空中楼阁。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世界和平、正义、进步力量的壮大。我们希望也相信,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成为现实。
大国交往,是搞封闭排他的集团政治,还是坦坦荡荡的君子之交?中俄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的相处之道,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有的国家习惯用冷战结盟的滤镜看中俄关系,看到的不过是自己的倒影。
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既不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
中俄携手,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有了动力,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就有了保障。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
什么货币好用、安全又信得过,就用什么货币。国际货币不应成为单边制裁的杀手锏,更不应成为霸凌胁迫的代名词。
新时代十年,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主张,这些理念的核心,就是各国相互依存,人类命运与共,国际社会要团结合作。
全球治理要守法,要遵循《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法原则;要秉持公平公理,反对霸权私利;要坚持同舟共济,不搞分裂对抗。
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8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应该有过上更好日子的权利,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事务中也应该享有更大的代表性和话语权。
中国将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美国对华认知和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把中国当成最主要对手和最大地缘政治挑战,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完全脱离了理性健康的正轨。
美方的所谓“竞争”,就是全方位遏制打压,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美方口口声声说要遵守规则,但如同两位运动员在奥运田径场上赛跑,一方不是想着如何跑出自己最好的成绩,而总是要去绊倒对方,甚至想让对方参加残奥会,这不是公平竞争,而是恶意对抗,犯规了!
美方所谓“加装护栏”“不冲突”,实际上就是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这办不到!
如果美方不踩刹车,继续沿着错误道路狂飙下去,再多的护栏也挡不住脱轨翻车,必然陷入冲突对抗。谁来承担其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竞争,就是以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乃至人类前途命运为赌注的豪赌,中方当然坚决反对。
美国有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豪情,也要有容得下别国发展的雅量。遏制打压不会让美国变得伟大,更阻挡不了中国迈向复兴的步伐。
决定中美关系的,应该是两国的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而不是美国的国内政治和歇斯底里的新麦卡锡主义。
希望美国政府认真倾听两国人民的声音,消除“威胁膨胀”的战略焦虑,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拒绝“政治正确”的无端绑架,兑现承诺,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探索出既有利于两国、又造福世界的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任何外国都无权干涉。
对于两岸来说,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
中国人民有权问:为什么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大谈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却在台湾问题上不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什么一边要求中国不得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一边却长期违反“八·一七”公报向台湾售武?为什么一边口口声声说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一边却暗地里制定了所谓“摧毁台湾”的计划?
“台独”分裂与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台海和平稳定的真实威胁是“台独”分裂势力,定海神针是一个中国原则,真正护栏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台湾问题处理不好,中美关系地动山摇。
如果美方真的希望台海风平浪静,就应该停止“以台制华”,回归一个中国原则的本源本义,恪守对中国作出的政治承诺,明确反对和制止“台独”。
乌克兰危机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悲剧,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教训惨痛,值得各方深刻反思。
乌克兰危机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原因,本质上是欧洲安全治理矛盾的大爆发。
中方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在和平与战争之间,选择和平;在对话和制裁之间,选择对话;在降温和拱火之间,选择降温。
中国既不是危机的制造者,又不是危机的当事方,也没有向冲突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凭什么向中国甩锅推责,甚至制裁、威胁?我们绝不接受!
令人遗憾的是,劝和促谈的努力一再遭到破坏,似乎有只“看不见的手”推动冲突延宕升级,试图以乌克兰危机来服务某种地缘政治图谋。
当前,乌克兰危机到了紧要关头,要么停火止战,恢复和平,走上政治解决的轨道,要么火上浇油,扩大危机,拖入失控的深渊。冲突、制裁、施压解决不了问题,现在需要的是冷静、理智、对话,和谈进程应尽快开启,各方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尊重,从而找到实现欧洲长治久安之策。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优质公共产品,优在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因为优质实用,所以广受欢迎。
倡议提出十年,从蓝图变成实景,化作各国发展实效,百姓民生实惠。十年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留下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
“一带一路”是务实开放的倡议,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合作中有商有量,在交往时重情重义。
对于其他国家的倡议,只要不以意识形态划线,我们都欢迎;只要不夹带地缘政治私货,我们都乐见其成。
所谓“债务陷阱”,这顶“帽子”无论如何扣不到中国头上。
中国一直致力为相关国家纾困解难,在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中贡献最大。中方将继续以建设性态度参与国际债务问题的解决,同时我们也呼吁其他各方也共同行动、公平分担。各方坐下来协商,办法一定比困难多。
构建新时代中日关系,要做到言而有信、以史为鉴、维护秩序、互利共赢。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中方始终以善意对待日本,希望睦邻友好。但如果日方有些人不是以邻为伴,而是以邻为壑,甚至参与遏制中国的新冷战,那么两国之间就是旧伤未愈,又添新痛。
今天的国际秩序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之上,是3500万中国军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一切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和国际正义的历史修正主义,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
美国的“印太战略”标榜自由开放,实际上拉帮结伙,搞各种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号称维护地区安全,实际上挑起对抗,策划“亚太版北约”;宣扬促进地区繁荣,实际上要“脱钩断链”,破坏地区一体化进程。
美国公开声称要“塑造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恰恰暴露了“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的真实目的,其最终结果只会冲击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架构,损害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注定走不远、行不通。
亚洲应该成为合作共赢的舞台,而不是地缘博弈的棋盘。任何冷战绝不容在亚洲重演,乌克兰式的危机绝不容在亚洲复制。
至于说安全上、经济上要靠谁?我认为,要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共谋安全,共促发展,共筑更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中国完全尊重中东国家主人翁地位,不会去填补所谓“真空”,也不搞排他小圈子。我们愿做中东安全稳定的促进者、发展繁荣的合作者、团结自强的推动者。
所谓“战狼外交”就是一个话语陷阱,制造这个话语陷阱的人,要么不懂中国和中国外交,要么无视事实,别有用心。
中国外交有足够的厚道与善意,但当豺狼挡道、恶狼来袭,中国的外交官必须“与狼共舞”,保家卫国。
中欧开展交往完全是基于彼此战略利益独立作出的选择。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
希望欧洲经历了乌克兰战火的磨难,痛定思痛,真正实现战略自主、长治久安。
当今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比以往更容易“上热搜”、被围观,但我们手中的麦克风还不够多,音量还不够响,舞台上还有不少“麦霸”,关于中国的噪音、杂音还不少。
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当代中国青年义不容辞。
青年要自信。希望青年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平视这个世界,与世界平等地对话,拿出中国青年的视角,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
青年要进取。如果说西方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序曲,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步才是人类现代化的交响,中国青年奋斗逐梦则是这部交响曲中最跳动、最美妙的音符。
青年要开放。要胸怀天下,走出去博采众长,交流互鉴,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话语解说中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