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州、深圳、珠海横琴将获省级环评管理权限
南都讯11月13日,南都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广东将拟赋予广州市、深圳市、珠海横琴新区省级环评管理权限,以推动形成“深圳先行、湾区突破、全省推进”的环评改革新局面。
目前80%以上建设项目无需环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按照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环评文件的形式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实施审批制,环境影响登记表实施备案制。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新科表示,环评制度自建立、实施以来,在源头准入、产业优化布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规划环评未充分发挥作用、项目环评负担重编制时间长、企业认识不到位等问题。
李新科称,生态环境厅近年4次调整省市审批权限,向广州、深圳和珠海横琴新区全下放,将大批污染治理技术成熟、环境影响和风险可控的项目下放到市。留在省里的审批权限是一些跨市、污染重或风险高的。
据李新科介绍,广东省率先在全国试行登记表备案制度,去年广东的建设项目编报告书的仅949个,占项目审批量仅2.86%(报告表3.22万个,占97.14%);如果算上备案的,仅占0.75%,减去了编制环评的费用和时间。目前,占总数80%以上的仅需登记备案,实现了即时办理,便民效应突出。(广州2019年上半年备案25000多个,涉及投资5200多亿)
据介绍,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大幅提升了审查效率,压减了审批时间,跟法定审批时间比,实际审批平均压缩50%以上。同时,加强公众参与,审批环节全过程网上公开。
李新科表示,近年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积极引导和支持地方探索环评改革。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豁免环境影响小的项目环评,对工业区内项目推行“区域环评+告知承诺”,对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等,为市场主体减轻了负担,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与动力。
继续大幅减少环评编制数量
接下来,广东省还拟制定出台《关于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借鉴京沪、对标港澳,结合广东省实际,特别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若干环评改革措施。即在强化区域规划环评实效、制定实施生态环境影响重点行业名录等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一般建设项目环评豁免制、告知承诺制、精简环评编制内容等举措,全面优化环评管理程序,在登记表减少80%审批量的基础上,再次大幅减少环评编制数量。
南都记者了解到,即将出台的《意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强化宏观指导、简化微观管理为导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着力构建区域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排污许可相互衔接等全链条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体系,推动形成“深圳先行、湾区突破、全省推进”的环评改革新局面。
《意见》将赋予广州、深圳市和珠海横琴新区省级环评管理权限。积极支持广州、深圳市做好环评领域“放管服”相关改革试点示范工作。支持深圳市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遵循环评制度基本原则前提下,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实施创造型、引领型的环评改革举措。支持大湾区内地各市优化环评分级分类管理,大幅减少环评审批数量,提升环评管理质量和效能,并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深度融合,协同推进重大项目环评。已开展区域规划环评的区域,无需另行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的区域评估。
高污染行业的环评管理会更严格
在建设项目的环评数量大量减少的同时,如何确保项目不破坏生态环境呢?对此,广东省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的模式。对高污染、高风险、生态环境影响大的行业,通过制定重点行业名录,严格环评管理。可能存在重大不利生态环境影响的生态类和石化、采掘冶金、电镀、印染、鞣革、危险废物处置等行业原则上应列入重点行业名录。推动电镀、印染、鞣革等行业集聚发展、集中治污,相关行业发展(整治)规划环评经省生态环境厅审查后,建设项目环评由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审批。对名录以外的建设项目,简化环评管理。
此外,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将按照《关于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区域环境影响评估操作规程、严格环评管理的重点行业名录、豁免环评的建设项目名录、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程序等相应配套政策。各地市可结合实际,制定细化的改革实施方案和相关名录,并报省生态环境厅备案。
环评中存在失信行为的将上“黑名单”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将以保障质量、提高效率为导向,建立健全环评编制综合监管体系。生态环境部门要对环评编制规范性、编制质量以及技术单位和人员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不予受理或不予批准;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违反相关规定的,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予以处罚;发现技术单位和人员存在失信行为的,记入诚信档案,实施失信记分,并通过信用平台公开。行业协会要发挥自律导向作用,规范行业秩序,加强培训,强化行业内部管理。加强信息公开,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
此外,广东省还将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技术评估、建设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以及环评技术单位从业等各环节的监管机制,完善监管内容,明确监管责任,做好监管保障,创新监管方式,严格惩戒问责,形成社会共治。正确处理履行监管职责与服务发展的关系,注重检查与指导、惩处与教育、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确保监管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李新科介绍,国家在11月1日启用了全国统一的环评信用平台(http://114.251.10.92:8080/XYPT)。通过该平台,可查阅环评技术服务单位、环评人员的信用信息以及业绩情况,择优选择合作单位,提升环评编制效能。重点监督检查名单、限期整改名单、黑名单也对社会公开,公众可以随时查询。
采写:南都记者 刘军 实习生 任晓粤 通讯员 粤环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