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张学瑞 滨州报道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2024年已然成为记忆的一部分。在过去的一年里,滨州市人社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紧围绕“1+1188”发展格局,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重点,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展现人社担当、贡献人社力量。


  今岁元日乐,不谢往年春!2025年,滨州市人社局将以改革到底的坚定决心,谋在先、走在前、干在实,在新起点上,接续奋进、实干担当、善作善成,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创新微工厂灵活就业新模式


  为解决社区残疾人、大龄失业人员、宝妈等群体就业问题,盘活社区闲置空间和农村空闲院落,建设328家“社区微工厂”,为居民提供编结、面塑、布艺等50余种零活项目,帮助2万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社区微工厂建设入选“高质量充分就业省份”标志性项目,并列入全省“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相关工作在《人民日报》给予专题报道。


  创新企业引才留才新制度


  优化升级《滨州市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以编制资源带动人才向企业集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目前,共为26家企业的109名高层次人才落实了事业编制,相关做法先后受到省委及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的签批肯定。


  打造“就在滨州”服务新品牌


  创新开展“千企万岗 就在滨州”专项招聘服务活动,实施“筑梦未来 就在滨州”市县乡三级联动职业指导下基层,今年以来开展招聘活动257场,全天候用工服务模式入选全省人社领域营商环境“揭榜挂帅”改革试点创新成果。打造“数智就业”服务平台,建成了集求职招聘、零工服务、帮办代办等于一体的综合就业服务平台,获评2024年山东省“数智就业”服务典型应用场景。


  积极推进劳务品牌提质增效


  坚持把劳务品牌培育打造作为提升就业质量、稳定收入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市共培育惠远船员、喜大嫂母婴护理、好大姐护工、滨州麦香裕家人等15个市级特色劳务品牌,其中,8个劳务品牌入选省劳务品牌名录,“沾化织富工”亮相全国劳务品牌发展大会。


  充分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


  开展“创业渤海 乐业滨州”创业服务系列活动42场,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承办第四届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选拔赛暨山东省创业培训典型案例展示赛决赛,9人(团队)在省赛中获奖,1人在国赛中获奖,2个项目参加全国创业大赛并获国奖,均取得历史性突破。


  举办第五届滨州人才节暨黄河流域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


  立足引才需求,集中开展人才招聘、洽谈对接、产业研讨、成果展示等92场活动,超过1.1万人参加,现场签约人才项目92个,达成人才引进意向1800余人。同步推进“博士后提质增效工程”,开展“博选滨州—名校面对面”博士后招引专项行动,成立滨州博士后创新联合体,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AI社保”数字员工助力社保经办服务提速升级


  作为国家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工作联系点,探索引入“AI社保”数字员工。目前,已开发建设数字员工应用场景42个,累计经办各类业务275万余笔,综合对比人工经办效率提升680%,社保数字员工已成为推动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今年以来,先后在全国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全国RPA机器人建设会议、全国社保AI数字员工应用现场观摩暨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研讨活动上作典型发言。


  社保档案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作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电子档案单套管理先行应用国家试点,实现电子文件从形成办理到归档利用全流程电子化管理。自电子档案系统7月15日上线以来,电子化库房累计存储30万余卷档案,居民档案电子化7.7万余份,居民单套业务预计全年可节约15.9万份纸质档案材料,免提交7万份证照档案材料,节省档案加工成本约8万元。


  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工作


  作为全省首个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集体补助工作。今年年初,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借助高位助推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扩容提质。目前,全市已有150个村居开展集体补助,10822名符合参保居民享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共补助金额50.95万元。


  创新社保卡应用场景助力经济发展


  滨州市社保卡持卡人数393.37万人,基本实现“人手一卡”,电子社保卡签发率78.63%,完成任务目标的115.64%。滨州市已实现人社领域123项业务凭卡办理,31项待遇补贴进卡发放。推出多场景社保卡支付优惠活动,8.9万人次参与优惠,带动经济消费增长700万元。推行社保卡“便民贷”,累计发放“便民贷”4.67亿元,惠及3762名城乡居民,激发消费潜能,助力创业就业。


  责编:张学瑞


  审签:张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