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招聘旺季,郑州求职避坑指南
如果你也觉得有用,给博主点个关注吧?
每年 3 月至 4 月的 “金三银四”,是求职的黄金时期,企业招聘需求旺盛,为求职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然而,随着求职市场的日益活跃,各种求职陷阱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在郑州这样的人口密集、就业竞争激烈的城市,求职者更需擦亮双眼,谨慎应对。
公司正规 一眼就知道的基础标准线1:入职且缴纳五险一金(基本线,小公司缴纳五险无一金待遇)。 2:带薪年假+公司有母婴室。(基础福利线)3:有孕期的女生在公司上班。(管理是否人性化)4:入职签署本公司工作协议。(非本公司就要小心了,公司工资打款给外包商,外包商打款给你,这你可想而知)5:销售行业沾点互联网的,企业信用网融资一栏,A+,B,B+,C,C+轮,至少是B轮,说明平台稳定。 常见求职陷阱剖析
虚假招聘信息
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会发布虚假职位,以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这些虚假信息往往包装精美,职位描述模糊且夸大其词,承诺高薪、高福利及快速晋升通道,但实际并不存在该岗位,其目的可能是收集个人信息、骗取培训费或进行其他非法活动。例如,有求职者曾在某招聘平台看到一家公司招聘 “高级运营经理”,薪资待遇优厚,工作内容轻松。但当他投递简历并通过面试后,却被要求缴纳一笔高额的 “培训费用”,声称培训后即可正式上岗。然而,在缴纳费用后,该公司却以各种理由拖延上岗时间,最终失联。
试用期陷阱
试用期本是企业和员工相互了解、双向选择的过程,但部分企业却利用试用期设置陷阱。他们可能故意延长试用期、降低试用期工资、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或在试用期内安排大量不合理工作任务,试图让求职者自动离职,从而避免支付转正后的薪酬和福利。曾有一位求职者在郑州一家小型企业工作,面试时公司承诺试用期为 3 个月,转正后薪资翻倍。但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公司却以 “工作表现不佳” 为由,延长试用期 3 个月,且试用期工资依然维持不变。该求职者不堪重负,最终选择离职。
收费陷阱
正规公司不会向求职者收取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然而,一些不法中介或企业会以各种名义向求职者收费。比如,以介绍工作为名,收取高额中介费,却无法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或者要求求职者缴纳 “服装费”“体检费” 等,一旦求职者缴纳费用,便可能遭遇各种推脱,最终无法入职,费用也难以追回。像郑州市民王先生在找工作时,收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面试通过后,公司要求他缴纳 500 元的 “工作服押金”,并承诺入职后会退还。但当王先生缴纳押金后,却迟迟未收到入职通知,联系公司时,发现电话已无法接通。
高薪诱惑陷阱
天上不会掉馅饼,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资往往藏着猫腻。一些企业可能会以高薪为诱饵,吸引求职者入职,但实际工作中却设置了不切实际的业绩指标,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变相克扣工资。例如,某公司招聘销售人员,承诺月薪可达 2 万元以上,但入职后却发现,薪资中有 80% 是绩效工资,而完成绩效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最终,员工实际到手工资可能只有几千元。
培训贷陷阱
近年来,一些培训机构与不良企业勾结,以提供就业培训为名,诱导求职者签订贷款协议。这些培训课程价格高昂,承诺包就业或提供高薪职位,但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求职者一旦签下贷款协议,即使发现课程质量不佳或无法就业,也需承担高额的贷款利息和还款压力。曾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被一家自称与知名企业有合作的培训机构吸引,该机构承诺培训后可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薪资丰厚。在培训机构的诱导下,毕业生们纷纷签订了贷款协议,贷款金额高达数万元。然而,培训结束后,却未能如愿进入合作企业,且因背负贷款,经济压力巨大。
求职避坑指南
核实公司信息
面试前,一定要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平台查清楚公司的注册信息、经营状况、是否有劳动纠纷等。也可以通过公司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避免进入 “空壳公司” 或 “皮包公司”。如果公司网站简陋,信息更新不及时,或者在网络上存在大量负面评价,就需要谨慎对待。
谨慎对待高薪诱惑
在看到薪资待遇异常高的招聘信息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相信。可以通过查询同行业、同岗位的薪资水平,了解市场行情,判断该岗位薪资是否合理。同时,要仔细询问薪资构成、发放方式、绩效考核标准等,避免陷入高薪陷阱。
拒绝任何形式的收费
如果招聘方要求缴纳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一定要果断拒绝。正规企业不会以任何理由向求职者收取费用。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遇到了诈骗,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仔细阅读劳动合同
签合同前,务必逐条阅读合同条款,重点关注薪资待遇、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社保缴纳、违约责任等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对于不明确或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要求修改。如果用人单位拒绝修改,或者合同中存在明显的霸王条款,建议不要签订。
警惕 “空白合同”
空白合同是指合同中关键条款未填写完整,或者留有空白处,容易被用人单位事后随意填写,损害求职者权益。千万不要签署空白合同,避免公司事后添加不利于自己的条款。
保留相关证据
在求职过程中,要注意保留与招聘方沟通的邮件、短信、微信聊天记录等书面证据,以及面试通知、录用通知、工作证、工资单、考勤记录等与工作相关的材料,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日后发生劳动纠纷,这些证据将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了解行业薪资水平
在面试前,通过招聘网站、行业报告、业内人士等渠道了解目标岗位的薪资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与用人单位谈薪资时,能够避免被压低薪资,争取到合理的报酬。
谨慎对待 “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岗位存在一定风险,比如与用工单位发生纠纷时维权困难。选择此类岗位时,务必了解清楚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的关系,以及自身的权益保障情况。要仔细查看劳务派遣合同,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社保缴纳等方面的规定。
关注公司口碑
通过网络搜索、向业内人士咨询等方式,了解目标公司的口碑和员工评价。如果公司在员工中口碑不佳,存在拖欠工资、加班严重、管理混乱等问题,就要谨慎考虑是否入职。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劳动纠纷,不要慌张,可以寻求劳动仲裁机构或律师的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拨打 12333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热线进行咨询和投诉。
“金三银四” 求职季,机遇与挑战并存。求职者在积极寻找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仔细甄别各类招聘信息,避开求职陷阱。希望每一位求职者都能在这个黄金求职季,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开启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