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定内容:2月11日,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三兄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发布《如厕管理规范》,规定10:30-10:40期间员工可正常如厕,11:30-12:00期间则不允许如厕,在未规定的其他上班时间“小号上厕所”不能超过2分钟,如有特殊情况需找人力资源申请无薪如厕并备案,违规将进行100元罚款。文件称依据《黄帝内经》,目的是维护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整顿工作态度及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 公司回应:2月13日,涉事公司工作人员证实文件真实性,称发布规范是为告知员工如厕时间,并非强制。公司负责人表示,因有员工如厕约一小时,还有员工频繁如厕易引起效仿,制定规范意在警示,这是试运行文件,因员工不认可已取消。


  - 律师观点:广东一粤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世幸等律师认为,该规定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涉嫌违法,企业在制定相关重大事项时应经职工代表大会等讨论协商确定,劳动者对危害自身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提出批评等。


  - 人社部门动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人社局工作人员称,若该规定对员工薪资造成实际影响,将介入调查。


  企业管理,效率无疑是重要目标,但追求效率的方式方法却大有讲究。三兄弟机械制造公司出台这一规定,或许是因为部分员工长时间占用厕所,影响了工作效率。然而,以如此简单粗暴的“限时”方式来解决问题,实在是误入歧途。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人体正常的生理规律,给员工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执行还可能导致员工泌尿系统等健康问题。健康是员工工作的基础,当企业的规定威胁到员工健康时,无疑是本末倒置。


  从管理的本质来看,企业与员工应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一个优秀的企业,懂得尊重员工的基本权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但“小便限时”这样的规定,却将企业与员工置于对立的位置。员工会觉得自身权益被漠视,尊严被践踏,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瞬间瓦解。即便这一规定是为了整顿工作态度,可如此管理方式,只会让员工心生不满,消极怠工,最终适得其反。


  这一事件也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企业在追求高效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和效率,而忽视了员工的感受和权益。真正高效的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等方式,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比如,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特长,合理分配任务,让员工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