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退休养老金计算公式:手把手教你算清自己的养老钱
退休养老金可是咱老年人生活的重要保障,但是那个计算公式太复杂了,很多人都搞不明白。今天我就结合2024年最新政策,给大家详细讲讲养老金到底是怎么算的,还会举实际例子,让大家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以后能领多少养老钱。
养老金构成:三大核心部分
咱们国家城镇职工的养老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 基础养老金,这部分钱来自统筹账户;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不过只有1996年之前参保的人才有。
总的公式就是:每个月领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分步详解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计算
公式是: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社平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东西要给大家解释一下:
- 社平工资,就是退休地在上一年公布的数据,比如说2024年退休,就参考2023年的数据;
- 平均缴费指数,就是把你每年缴费的基数和当年社平工资的比值算个平均数,这个数一般在0.6到3之间;
- 缴费年限,包括你实际缴费的时间,还有视同缴费的年限,计算的时候要精确到月,按月折算。
给大家举个例子,张先生交了30年社保,平均缴费指数是1.2,2023年他所在地区的社平工资是8000元,那他的基础养老金就是:8000×(1+1.2)÷2×30×1% = 2640元/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
公式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这里要注意两个点:
- 累计储存额,就是你自己交的那部分钱(一般是8%),再加上这些年产生的利息,利息是国家统一算的;
- 计发月数,50岁退休就是195个月,55岁退休是170个月,60岁退休是139个月,2024年还是按这个标准来。
比如说李女士60岁退休,她个人账户里有12万元,那她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120000÷139≈863元/月。
过渡性养老金(特殊人群)
这个只有1996年之前参加工作,而且有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才有。
公式(一般通用的,具体地方政策可能有不同):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社平工资×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1.4%)
给大家举个北京政策的例子,王大爷视同缴费年限是12年,过渡系数是1.3%,视同缴费指数是1.0,那他的过渡性养老金就是:8000×1.0×12×1.3% = 1248元/月。
2024年政策新变化
缴费基数调整
缴费基数的上限是按照全口径社平工资的300%来确定,下限会逐步过渡到60%,有些地区原来按60%以下缴费的朋友要多注意了。
过渡性养老金改革
像广东等地,新参保的人已经没有过渡性养老金了,其他地区也在慢慢推进这方面的改革,以后可能都一样了。
快速自查指南
查询个人社保信息
大家可以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或者下载当地人社的APP,在上面就能查到自己的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这些信息。
估算养老金
很多地方的人社局官网都有“养老金测算器”,比如北京人社局官网就有,大家只要把自己现有的数据输进去,就能自动算出大概能领多少养老金。
常见问题解答
缴费基数高低对养老金影响多大?
缴费指数要是每提高0.5,基础养老金大概能增加15%-20%,而且和社平工资也有关系,社平工资越高,增加的就越多。
延迟退休如何影响养老金?
每延迟1年退休,计发月数就会减少,比如说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61岁退休就是132个月,这样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变多,另外还能多交1年社保,缴费年限也增加了。
养老金会“亏本”吗?
按照现在的政策,退休以后大概8 - 10年就能把个人账户里的钱都领回来,之后领的钱都是统筹账户给的,所以活得越久,领的就越多,肯定不会亏。
实用建议
延长缴费年限
交15年社保只是最低标准,要是能交25年以上,以后领的养老金会更多,更划算。
关注缴费指数
要是经济条件允许,尽量选择100% - 150%这个档位来缴费,这样退休以后拿到的钱能明显多一些。
及时办理视同缴费认定
要是涉及档案工龄这些,一定要在退休之前把材料准备好,完成视同缴费的认定,不然会影响养老金。
养老金计算虽然有公式,但是每个地方具体发放的时候可能还有一些细则。建议大家在退休前1年,去参保地的社保局问问自己能领多少养老金,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养老生活。
(注:本文数据是按照2024年现行政策来的,具体还是要以各地最新文件为准)
要是还想了解某个地方具体政策,或者想算算自己的养老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