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社保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人社部行风建设和“解民忧、转作风”专项行动工作要求,为提升经办服务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方便快捷服务的需求,自2018年8月起,正式启动了“一窗通办”服务模式改革,社保中心90%的服务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等服务事项实现了“一次不用跑”。


  再造业务流程


  打造“最多跑一次”服务模式


  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最多跑一次”的思路,将大部分业务归类分为“前台即收即办”和“前台受理后台审核”两大类,个别特殊业务由后台专柜办理。并对后台审核流程进行整合简化,改变了过去按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险种分设窗口的模式,在全省率先设立综合柜员制公共服务窗口,一窗通办各类业务,服务对象不需要在不同业务窗口间“往返跑”和“重复排队”。


  目前,大部分业务实现了“一窗受理、一事综办、一表流转、一卡发放、一次办结”。即“一窗受理”,群众办理多项业务不用跑多个窗口。


  “一事综办”,需不同科室办理的业务统一由综合柜员窗口负责后台流转办理;


  “一表流转”,将业务相近的表格整合为一张表格填写;“一卡发放”,各类社会保险待遇统一通过新型社会保障卡发放;


  “一次办结”,梳理出57项社保服务“最多跑一次”清单,实施“一次办结”。


  升级网上大厅


  打造“一次不用跑”服务模式


  对原有网上办事大厅进行功能升级后,新版网上办事大厅在原有查询功能基础上,新增了业务在线办理功能,参保企业和个人在办理社保人员增减、基本信息变更、社保费补缴、社保证明打印等业务时,不用再跑服务大厅窗口,通过网上办事大厅足不出户就可办理,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


  同时,依托信息比对、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探索认证新模式。与民政、公安等部门定期交换核实数据,采集退休人员脸模和指静脉数据,建立全市退休人员个人身份信息库,通过数据比对核实生存信息,即方便了群众,实现了“一次不用跑”,又保证了社保基金安全。


  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在异地退休人员居住集中的城市建立退休人员自管互助小组,方便退休人员互助联谊,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县区、全市退休人员文体健身娱乐活动,真正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落到了实处。


  精简办事证明材料


  提供“清单式”社保经办服务


  按照“解民忧、转作风”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对服务对象办理社保业务需要提供的各类办事证明材料进行大幅精简,凡是服务对象已经在人社系统其他业务环节提交过的资料,凡是能够通过数据共享查实的信息,不再要求服务对象提供。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提供的证明进行全面清理,尽可能减少服务对象提供证明。将各类表格进行整合,减少表格种类,简化表格内容,尽可能由服务对象填表改为在受理单上签字确认。


  通过大力精简,取消了需要服务对象提供的16种证明材料,需要填写的表格从18张减少到4张。例如,原来退休人员死亡后需要填写《丧葬费补助申请表》、《供养亲属抚恤待遇申请表》、《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清退申请表》、《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清退申请表》等交往不同科室窗口办理,现在只需填写一张《社会保险关系终止待遇申领表》,附齐资料交到一个窗口即可办理。


  同时,业务精简后按项目编印了“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用跑”服务清单,并向社会公布,严格对照清单,不允许要求服务对象提供清单之外的办事证明材料。


  加强窗口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


  “一窗受理、通收通办”服务模式和“最多跑一次”服务标准,客观上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各项社会保险业务政策,掌握各项窗口业务经办技能。


  铜陵市社保中心挑选业务骨干组成综合窗口服务队伍,开展了全方位业务培训,让窗口工作人员从“专科”升级为“全科”,通过培训测试,使每个窗口工作人员都能够熟练办理服务清单上所有业务项目。同时,对综合柜员制窗口工作人员实行轮班制集约化应用管理,实行窗口高峰延时服务,确保在窗口服务时精力充沛,轮转到后台时认真参与业务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