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惠阳两会进行时。


  在今年的两会上,如何推动产业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成为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其中,惠阳区政协委员、惠州市正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新建议惠阳拓宽招商面,向新而行发展人工智能;围绕惠阳的营商环境,惠阳区政协委员、惠州市广麟材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胜则提议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进一步推动深圳都市圈发展协作。


  拓宽招商面


  建设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区平台


  “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目前在产业结构已初步形成‘深圳研发,惠阳落地’的特色。”作为企业家,李晓新表示惠阳在大湾区建设中的产业布局,非常符合深惠两地区域协作效应。


  他提出,建议惠阳以梅龙湖产业园为中心,建设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区平台,多部门协作,在引进深圳乃至大湾区人工智能企业时做好落地前后的各项分工;同时在惠阳科创母基金的基础上,设立专项人工智能机器人基金,做好资金要素保障。他认为,目前人工智能产业还是一个新兴产业,惠阳应该主动大力拓宽招商面,做好招商的覆盖面及企业的触达量,交好朋友,做好服务,抢占先机。


  优化营商环境


  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自2014年公司从深圳宝安区搬迁到惠阳区秋长街道,刘德胜已经来到惠阳扎根十余年。他介绍,目前,公司在惠阳区设有两个生产基地,涵盖3C数码消费类、动力、储能三大类锂电池铝塑膜的生产和服务。


  近年来,惠阳区在政务服务、数字政府建设以及政府采购等领域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助力企业发展壮大。“特别是今年,‘惠阳商馆’率先引入DeepSeek大模型技术,从‘招商超市’‘惠商管家’‘助商帮手’三大模块为惠阳中小企业提供贴心服务,进一步缩短行政审批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刘德胜说。


  对于如何提高惠阳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深圳都市圈发展协作,刘德胜建议,惠阳要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联合高校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对高层次人才实施住房、子女教育等精准补贴政策、学位不足问题。同时,要继续优化“一网通办”,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和审批流程再造。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吸纳企业家、行业协会代表参与政策评估。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张国威 蓝单


  通讯员 陈丹娜 黄洁


  【作者】 张国威;蓝单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