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党对公立医疗机构的领导,深入推进“健康高县”建设,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县人均期望寿命从2012年的73岁增加到2020年的76.1岁,全县卫生健康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持续深化医改 维护群众健康利益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高县深入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要求,下沉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看病就医成本,积极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县级医院与中心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与镇卫生院建立医共体,县级医院专家人才到镇卫生院开展业务查房、专家坐诊、手术指导等技术帮扶,实现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让离县城较远的群众也能共享县级优质医疗服务。


  沙河中心卫生院院长罗才贵说:“去年,沙河中心卫生院与复兴镇卫生院组建医共体以后,在管理上讲究‘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在服务上追求垂直向切入,精准定位患者所需,复兴镇卫生院的管理更加规范,医务人员集中培训,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已经能够满足群众日常就医需求。”


  “以前看趟病要到县城医院,娃娃些都在外面打工,像我这样的老年人一个人去根本不行。最近我腿脚有点酸痛,直接在村卫生室就可以看了,这趟来看病就是我自己过来的,方便多了。”近日,在文江镇腾龙村第一卫生室看病的孙世秀老人感慨道。


  高县严格落实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取消药品加成、药品零销售等政策,2021年1—8月,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740余万元。医院成立病员服务中心、病友服务中心等,协助群众办理相关报销手续,让群众看病就医省钱又省心。


  在“看病贵”问题上,沙河镇的居民李勇深有感触,“现在就医负担比前些年减轻多了,医疗报销比例提高后,自己出的钱更少了,报销手续也没那么复杂了,看病也少跑几次了。”


  优化基础设施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近年来,高县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院等级创评工作,完成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医院、沙河中心卫生院、嘉乐镇趱滩卫生院等4个卫生机构的整体迁建,成功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一个,二级乙等卫生院3个,全县50个贫困村卫生室全部实现升级达标。全县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


  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作用,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立区域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初步形成“一+二+三”基层首诊、上下联动的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群众足不出镇就能享受县级甚至市级、省级的医疗服务,为全县患者就医带来了极大方便。目前,全县已实现远程专家会诊、网络挂号缴费、网上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多项互联网+服务。截至目前,共完成远程会诊26589例:远程影像诊断14060例(其中DR 9609例,CT 4451例),远程心电诊断12529例。


  “我院医生会选择以我院现有医疗条件下治疗效果不佳,但经院内专家讨论进行病情评估,病情不急、符合远程会诊条件的病人,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取得同意后立即申请远程会诊,医生病人及其家属可以通过视频跟华西专家进行直接交流,当面听取华西专家的意见建议。切实方便了患者,也避免了百姓花冤枉钱。”高县人民医院医务科工作人员贾蓉介绍道。


  聚力疾病防控 筑牢公共卫生防线


  在防控健康风险方面,高县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有序开展。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高县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控要求,对居家隔离人员每日两次上门监测身体健康状况,宣讲防护知识。先后建立5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对密切接触者或重点疫区返乡人员开展全面摸排并进行隔离观察,有效隔绝“隐形传染源”。为满足“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核酸检测需求,建成核酸实验室4个,全县核酸检测能力和防疫救治能力迅速提升,为全县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中,严格实行“日调度、周通报、月评估”机制,组建5个流动接种队和5个固定接种点,确保疫苗接种工作迅速有序开展。持续优化疫苗接种服务,开展环卫工人等特殊人群接种专场,合理调整接种单位布局,稳步扩大接种范围,切实为群众织密防控网、筑牢防护墙,保持“零确诊、零感染”成效。


  “政府对我们很关心,为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让我们能够顺利地接种新冠疫苗。”环卫工人温雪梅感激地说。


  攻坚健康扶贫 保障贫困群众就医


  高县坚持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落实健康扶贫专项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十免四补助”“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结算”“家庭医师签约”等医疗扶贫政策,基本实现贫困患者“应治尽治、应保尽保”。


  沙河镇大里村贫困户刘瑛说:“每次都是村组干部和乡村医生来通知我们在村里检查,有时候还通知我们到镇上去检查,以前体检要钱,现在体检不要钱了,国家政策真是好。”


  针对在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贫困孕产妇,高县实行扶贫基金兜底,2016年—2021年6月已为741名孕产妇减免费用80.73万元,实现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全免费。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定点医疗机构高县人民医院和高县中医医院,制定各项救助措施,规范建立30种大病救助台账。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确诊1346人患有30种大病,已全部签约及入院治疗,救治率达100%,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本,社会发展之基。“十三五”期间,高县建立完善了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满意率显著提高,“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这些曾经的群众梦想,正逐步实现。


  近年来,高县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人才工作,出台《关于深化激励卫生人才创新创业的办法(试行)》,实施“百名人才引进工程”。“十三五”期间,不断加大医疗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公开招聘、紧缺人才引进等方式引进大批优秀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引进大专以上各类医学人才300多名,发放一次性安家补助共180万元,创业补助25.16万元,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高县将持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高标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高质量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水平打造健康高县,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力打造宜宾南部区域医疗次中心。


  来源:朱和秋/黄 静 蒋华明(实习记者/通讯员)


  编辑:李媛媛


  责编:吴 敏


  审签:罗 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