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决胜全面小康 建设“高兴之县”
相传北宋诗人黄庭坚,曾到访高州,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留下一联:“流水已矣乾坤在,高兴之州日月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宜宾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刘中伯强调,要始终在感情上贴近群众,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为贯彻中央、省、市相关精神,高县把“人民高不高兴”作为工作成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县委确立了建设“高兴之县”的总体定位,包括经济发展让人民高兴、政治清明让人民高兴、文化繁荣让人民高兴、社会和谐让人民高兴、生态优美让人民高兴五大方面。
为确保“高兴之县”的建成,高县县委确立了“11158”的发展思路:即围绕一个定位,建设“高兴之县”;锁定一个目标,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扬一种精神,“争、抢、拼,追、赶、超”的高县“亮剑”精神;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创新驱动、项目拉动、开放带动、产业推动、城乡联动战略;推进“7+1”八大亮剑工程,城市提升、产业支撑、基础配套、民生改善、人才聚集、环境兴县、绿色高县和党的建设亮剑工程。
近日,宜宾新闻网采访组深入高县看到,一场决胜全面小康、上下齐动、全民参与、凝心聚力的攻坚战正式打响,展现“高兴之县”宏伟蓝图,一幅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经济发展让人民高兴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 让项目带动见实效
吴治德是高县引进人才,在庆符镇上班,住家位于翠屏区。一直以来,他就希望从宜宾到高县的交通能够改善,这样工作和生活就能方便很多。
他的愿望不久后就会实现——连接宜宾市和庆符镇的宜庆路(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预计2018年通车。“这条路修好后,从庆符镇到宜宾,只需要40分钟左右,路程、驾车时间都缩短了一半!”吴治德高兴地说。
高县投资促进局局长程其书认为,宜庆路(二期)项目是高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拉动的一个成功缩影,建成后将成为高县的经济路、产业路、致富路。
宜庆路(二期)项目起于宜宾市南部新区,接翠屏区规划道路,向南经赵场镇、大窝镇、庆岭乡至庆符镇,全长29.4公里(其中高县境内27.85公里),拟建为四车道集散型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相对于现在连接宜宾和高县符江的S206省道,路程更短、路况更好。
建设宜庆路,对高县经济的拉动力不言而喻。程其书介绍,其一是将改善高县招商引资环境。“宜宾到高县的老路道路曲折狭窄,一边靠山、一边靠水,不少客商——尤其是平原地区来的客商总是抱怨路况不好。宜庆路的建设将改善这一局面。”其二,宜宾各区县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政策有很多相近之处,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谁家路好,谁就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抢得先机。其三,宜庆路的建设将连通庆符功能区、福溪功能区,而当前这两个功能区在发展上的瓶颈之一就是交通。
“宜庆路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高县经济发展,为建设‘高兴之县’打下坚实基础。”程其书说,目前沿线产业配套规划已经启动。
坐落于长江第一支流南广河河畔的高县自古享有“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的美誉,是“全国茶叶基地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四川省蚕桑基地县”、“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
“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我们在明确建设“高兴之县”总体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设川南经济强县的目标,其中的发展战略就包括项目拉动、开放带动、产业推动。”正如高县县委书记李康所言——高县通过狠抓项目投资建设,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增收。
在位于高县大窝镇的早白尖茶业基地内,茶叶长势喜人,“中国红茶第一庄园”的宏伟蓝图在这里徐徐铺开。
早白尖茶业入驻大窝镇贫困村——大屋村后,流转1600多亩土地开启了大雁岭基地“中国红茶第一庄园”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将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坚强靠山。”大屋村村支部书记马六生说,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基地为村民们发展种植业作出了示范,为村民种植茶叶提供了技术指导,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企业的收购政策免除了村民们“茶叶卖不出去怎么办”的后顾之忧。
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按照近期市委的统一部署,高县将招商引资、抓项目投资作为头号工程:明确任务,出台一揽子政策促进投资和经济工作发展;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置身投促工作第一线,分别率队赴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重庆、成都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项目对接;全县抽调了10名人员到县项目办工作,重大项目的包装推出工作经费由县财政全额承担……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西博会上,高县团签约项目20个,签约金额158.65亿元。这些项目包括中国长江国际温泉白酒庄园综合体、百里花河游艇旅游综合体、沙河仓储冷链综合物流园、生态腌腊食品产业综合体等。
这些项目的建设,对高县经济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高县实施项目无缝对接、部门跟踪服务,确保未来发展有后劲、有支撑。在这里,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
政治清明让人民高兴
——大幅改善民生事业 加速建成环境“福地”
“要实现政治清明让人民高兴,就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和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县委书记李康认为,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对于发展促进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让人民群众满意,安居乐业;一方面,让外来的客商、投资者、创业者等,因高县提供的优越环境,能帮助其实现目标和理想而感到满意、感到高兴,就是高县的努力方向。
春风拂面万事新。“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系发展环境、处处维护发展环境”正逐步成为高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打造“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发展成本低、干部队伍廉、社会环境优”的软环境成为建设“高兴之县”的一个硬指标。
“谢谢你们!为我们考虑得太周到了,方便了群众办事!”近日,到高县政府办事的雷先生在群众办事导引人员的帮助下,顺利找到了县政务中心相关部门窗口,并熟悉了办理流程。
为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找得到门、见得到人、办得了事”,高县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明确要求:“让人民高兴”必须从群众进门办事的第一步做起。为优化政务服务环境,高县县政府遴选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又善于与群众沟通的人员在县政务中心“蹲点”服务,并将“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次让座”明确为该岗位接待每一位到县政府办事群众的服务标准。
该县还将46个重点部门岗位职责全部在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环境兴县暨效能监督网络平台、各单位办公场所进行公示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查询。点开“中国·高县”官方网站,市民足不出户就可查询户口办理、公积金贷款、就业、企业优惠扶持等服务。
在服务企业发展中,县工商部门注重强化要素保障,依托“三个平台”解决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银行贷款困难问题;质监部门组成工作组主动上门服务,指导峰顶寺茶业、立华蚕茧等企业申报四川名牌;纪检监察部门利剑出鞘,将“吃拿卡要”等问题作为作风红线,坚决肃清影响发展的环境“毒瘤”......
以改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政治生态环境等为重点的环境兴县工作,使高县成为软环境“福地”。今年以来,全县还积极开展行政审批清理,对县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应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59项,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0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6项等。
“我们将在行政审批、企业服务等方面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的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优质服务。”面对锦旗,工商窗口工作人员表示,为建设让群众满意的“高兴之县”,部门将进一步推进落实“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机制。
县环境兴县办公室副主任钟利琼介绍,下一步,高县将实施五大“环境兴县”亮剑工程,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党风政风环境、人文舆论环境、法治环境,以建设“高兴之县”为核心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实现“政治清明让人民高兴”。
文化繁荣让人民高兴
——品牌文化浸润基层 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有了文化的滋养,一方土地才有持久的活力与生机。
高县四烈乡“闫村国学堂”颇有名气,在这里担当“讲师”的是村里的“土秀才”贾廷川。
“忠,过去是忠于君主…现在就是要忠于党、忠于法律;孝,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虐待父母,将受到处罚;礼,就是要讲规矩,不逾礼、不违法;智,学而知、知而智,不学法、去违法,不是智而是愚……”在“闫村国学堂”上,“贾秀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村民们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
在四烈乡闫村,不仅是“贾秀才”,还有道德模范、党员代表、文化带头人等也来到了村民们身边,他们说家风、讲政策、教知识。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和、勤、福、美”的闫村精神日渐形成,村民之间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的情况也已成为历史……
对于高县来说,闫村并不是个例。“高县文武村、渔舟村两个村一直在开展自己的迎新村文化活动。去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20多个村,今年预计有40多个村将开展自己的文化活动。”高县教育体育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何洪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高兴源自于村民们的文化自觉正逐渐形成。
这样的自觉也体现在企业的行动上。据介绍,人们口中的“群众大舞台”就是由企业出资建成的,这个大舞台免费用于协会、部门等的公益性演出,让更多群众切实地感受到文化惠民。
目前,高县已完成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16个村(社区)农家书屋的建设;县、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文艺作品《今夜星光灿烂》《找感觉》《孙二娘的低保》《乡情如歌》等在全省比赛中斩获佳绩;“金潭玉液酿酒技艺”“土火锅制作技艺”“五黑液酿酒技艺”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每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总场次超过3420场……
文化产业发展的数据还在刷新。市第五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了高县推动文化繁荣让人民高兴的“高兴之县”的决心。
“我们通过举办各种歌咏晚会、农民工文艺展演以及‘南广河之恋’舞台剧等大型文化活动等,营造了全县人民崇尚文化的良好氛围;原创歌曲《乡情如歌》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李康说,高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基础、有信心、有决心。
记者获悉,下一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县将继续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创意文化产业,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并启动青少年足球发展计划等。围绕打造“川南教育强县”目标,高县将推进薄弱学校改造、职业技术学校迁建、高县中学扩建等项目,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引进计划,全面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等,通过一揽子举措,在全县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社会和谐让人民高兴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让和谐之花处处开
在加快建设社会和谐让人民高兴的“高兴之县”的过程中,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百姓吃好、住好、玩好是一大重头戏。
扎实推进民生改善亮剑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比重不低于65%,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接下来的五年,高县关于改善民生的一揽子政策已经出台,其目的就是提升高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这里工作很踏实,起码每个月1500块的收入是有保障的。”在高县百家蔬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里,百家村村民李良云一边劳作,一边介绍着这个让她满意的工作。“每天工作八小时,一天50元,劳动强度不大,加班的话还有加班工资。到了年底,我丈夫还能得到分红。”
李良云所工作的这个专合社,是高县资产收益扶贫的试点之一,李良云的丈夫王永贵便是受益对象之一。与王永贵一同被纳入到受益对象名单中的,还有百家村、黄桷村、将军村的82户贫困户。在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下,将省级财政扶贫试点资金100万元量化给首批确定的133个受益对象。这100万元将产生两部分收益:一是合作社按年息5%支付保底分红;二是合作社按年终利润的29%提取收益作为贫困人员的二次分利收益。
这样的试点还在早白尖茶叶科技园、百里茶叶产业长廊、高县中寨村南红岩养猪专业合作社、高县振武村裕农养殖专业合作社中开展,共覆盖6个乡镇21个村的贫困户436户650人,预计每年可为项目链接的贫困户提供收益63万余元。
诚如县委书记李康所言:“社会和谐让人民高兴,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努力建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园。”
除了在模式上进行探索,高县还于今年创造性地设立了全域脱贫攻坚查漏补缺扶持资金。据高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李杰介绍,查漏补缺扶持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中资金等不能及时足额到位造成的攻坚行动中资金断档、项目缺位、区域不平衡等问题,采取抢时补缺的办法,用时间换空间,及时解决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问题。“三年内要筹集资金约21300万元,平均每年安排7100万元,专项用于查漏补缺。”
今后,高县将以“311计划”为决战方略,3年集中攻坚脱贫(2016—2018年),1年巩固防止返贫(2019年),1年提升共进小康(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生态优美让人民高兴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生态环境有口皆碑
城乡生态环境的改善是高县工作的着力点。围绕市委“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市”的要求,高县将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绿色高县亮剑工程,一幅绿色高县的美丽画卷缓缓展开。
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高县人,切身地感受到县城环境的喜人变化。每天的午饭过后,高县庆符镇居民梁军夫妇都会带上小儿子到县城滨江路一段去走走。“我们就住在附近,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城市改造,提升了我们的人居环境。”一家三口走在路上,儿子骑着小自行车,河边风景尽收眼底。
“高县本身有着很好的生态基础,加上政府投入资金进行建设,我们居住的城市也越变越美了。”走过滨江路,一家人有时还会到硕勋公园去转转。“不仅是我们,高县的很多居民都爱到公园里休闲娱乐,这里绿化好,公园里还有湖水,是个让人赏心悦目、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让人倍感期待的是,在高县,这样的“绿色细胞”还会增加。
高县是四川省绿化模范县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境内林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该县充分发挥“一河一园三区五线”自然资源优势,突出“水墨丹青醉”特色旅游品牌打造,巩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绿化模范县创建成果。
与此同时,生态旅游景区品牌的宣传也在加大力度,全县积极开展以赏花、品茶、鲜果采摘、风光摄影、笔会采访、骑游、登山等特色生态产业旅游节庆活动,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助推全县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我们要坚持绿色富县、绿色惠民,创建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县和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努力建设山美、水美、城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高县。”李康谈到,建设川南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是高县的目标之一。
在这项工程中,高县将加快产业绿色发展。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安全农业转变,将生态文明健康理念融入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绿色城乡。依托依山傍水的地貌和环境特征,统筹城镇与山水林湖布局,合理规划城镇绿地系统,推动湿地公园、绿廊绿道等具有地域景观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建设。美化绿化行动也将进一步推进,一批美丽社区、美丽校园、美丽企业,将成为城镇“绿色细胞”。
高县还将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以生态的立体海拔布局、季节布局、区域布局支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以绿色生态河、生态农业产业带、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地保护、产业生态园区为主的绿色环保生态布局,到2020年,创建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00个生态村,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宜宾新闻网 记者 陈忆 李清凌 蓝荣杰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