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主要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或补益某一脏腑虚损的一种治法,可达到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恢复健康之目的。即《黄帝内经》中“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之义。因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补法首先要重视照顾脾肾。


  补法一般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而选用:


  补气(益气)之法适用于气虚所致的气短、懒言、四肢倦怠无力、自汗、心悸、失眠、脱肛、子宫脱垂等症,常用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山药、莲子、白术、茯苓、大枣等。


  补血(养血)之法适用于血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心慌心悸、面色萎黄、唇甲苍白、舌淡、月经后期、月经量少或闭经等症,常用药物有当归、何首乌、阿胶、熟地黄、龙眼肉、白芍等。


  补阴(滋阴)之法适用于热病后期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津液亏损,主要表现为口干口渴、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眼干涩、眩晕、遗精、舌红少津甚至有裂纹等,常用药物有生地黄、麦冬、沙参、玉竹、百合、女贞子、玄参、银耳、西洋参等。


  补阳(助阳)之法适用于阳虚之症,阳虚虽有脾阳虚、心阳虚、肾阳虚之别,但肾阳为元阳,故补阳主要应从补肾阳入手,肾阳虚主要表现为全身功能衰退,症见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白带清稀等,药物可选择鹿茸、附子、肉桂、干姜、肉苁蓉、杜仲、锁阳、胡桃肉、海马、狗肾、羊肉等。


  此外,补五脏还有养心、益肺、健脾、调肝、补肾等不同补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气血阴阳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即所谓“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临床阳虚多兼气虚,而气虚也易致阳虚;阴虚和血虚都可表现为机体精血津液的损耗,阴虚与血虚往往互见。因此,补气与补阳,补血与补阴之品往往相须为用。


  至于气血两亏、阴阳俱虚之症,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气血双补或阴阳兼顾的办法。然而进补又有快慢急缓等不同,所以又必须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针对病情轻重缓急、体质强弱而采取不同的进补方法。


  平补法:主要适用于一般的体质虚弱、无病以及病后气血虚损患者的进补。一般而言,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病去则食养之。药物宜选择气味甘淡、其性平和、不热不燥、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之品。如补气可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血选四物汤,气血双补选八珍汤等。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特别推崇《金匮要略》中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的薯蓣丸。此方重用补益脾肾的山药为君,还有八珍汤的气血双补,外加干姜补阳、阿胶补阴以及桔梗、杏仁升降气机,还有柴胡、防风等驱除风气,此方不壅不腻、补而不滞,对多数人都比较适合。


  调补法:全身功能衰减的年高老人和久病之人,或脾胃过于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往往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对这些患者最忌蛮补,而宜采用“调补法”。正如《寿亲养老新书》中说:“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大体老人药饵,正是扶持之法,只可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治之。”所以,药物不宜选用滋腻、壅滞、阴寒、破利、大辛大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和气血。一般可选缪仲淳的资生丸(汤)为基础方。方中用参、苓、术、草、扁豆、薏苡仁、山药、芡实、莲子补脾健脾,并佐以陈皮、山楂、神曲、砂仁、白蔻仁、藿香等,理气醒脾、开胃助消化,补中寓消,以防发生滋腻碍胃等情况。


  清补法:主要适用于阴虚体质、病后邪热未清以及夏季、秋季的进补。常用药物可选择西洋参、沙参、麦冬、生地黄、白芍、枸杞子、百合、玉竹、黄精、太子参、莲子、山药等滋阴清热或药性平和之品,即所谓清滋法。其用药的原则是清而不凉,以免阴阳俱伤;又要滋而不腻,以免妨碍脾胃的消化吸收。一般可选叶天士的养胃汤,重症可选大补阴煎,夏季可选竹叶石膏汤、清暑益气汤等。


  温补法:主要适用于阳虚之人以及冬季的进补,可选附子、干姜、肉桂以及杜仲、胡桃肉、羊肉等。温补法特别要注意分辨脏腑:如脾阳不足者,用理中汤;肾阳不足者用金匮肾气丸(汤)或张景岳右归丸(汤)。此外,还可用温灸足三里、神阙、气海等穴进补。


  峻补法:对极度虚衰、病情垂危的患者需要峻补法。临床主要见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产后、大失血后、极度劳累或大汗亡阳等。一般可选独参汤、参附汤(人参、附子等量)、六味回阳饮(当归、熟地黄、人参、附子、干姜、甘草),阴虚者可用生脉散加味。不少动物药适用于峻补,如阳中之阴极虚,可用龟板胶、人乳、牡蛎之类;阴中之阳极虚宜选鹿胶、海狗肾、海马等。


  总之,“药症相符,大黄亦补;药症不符,参茸亦毒”,所以进补一定要“辨证施补”,采取适合自己的剂型,按规定的剂量进补。注意对“单纯邪实者(患病而正气不虚)不补”,谨防“虚不受补”。对于体虚而兼有实邪的患者,也可酌情采用补泻双施或补中寓消等法则治疗。


  中医导引养生学权威解读


  随书附赠代金刚博士最新导引教学视频


  中医导引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导引法的起源、发展简史、基本理论、常用手型、步型,重点介绍八段锦、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六字决等的操作方法及原理,并简要介绍峨眉十二庄、易筋经、五禽戏等导引法,便于读者掌握中医导引法的全貌。


  主编:代金刚


  代金刚,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博士、中医师,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特约专家,2015健康中国年度风尚人物,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届援助非洲中医志愿者,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长期为《家庭中医药》等杂志撰稿。


  购买本书即可享受随书附赠的网络增值服务——代金刚博士最新导引教学视频,包括八段锦、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六字诀、五禽戏、健心健康操的独家完整教学视频。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8折购买


  全店满88元包邮~


  广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2元


  邮发代号:82-654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孙清廉


  本文编辑:萧玖


  投稿邮箱:jtzy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