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养老11:人人都有定投的能力,但为什么很少有人使用定投策略
当心中对定投还有疑惑的时候,多看书多思考也许能够解惑。以前并没有看专门讲解定投的书籍。大多都是从网上看到关于定投的只言片语。例如以前雪球的银行螺丝钉,还有就是股神巴菲特关于定投标普500打赌可以打败绝大多数基金经理的故事。当然也10年前就流传在基民股民中很深刻的一句话—— 相信国运,定投纳指
最近也开始执行定投策略,定投标的为纳指ETF,红利ETF,黄金ETF,定投周期是每个月10号左右自动定投,定投金额为每个标的每月500元元三个标的总计1500元。 理由是纳指全球最好的科技公司集合,红利是A股高股息公司集合,黄金是全球保值增值流通最好的商品。
每个标的500元,三个标的总计1500元,是因为根据自身家庭收入以及未来养老需求,每个月投入1500闲钱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可以保持定投10年可持续。另外就是1500元每个月和每个月缴纳社保金额差不多。并且如果定投10年加上复利差不多等20年后退休就可以多领一份养老金了。
这些只是我目前的理解感受,当在读李笑来老师所著的定投改变命运《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他说绝大部分人都具备定投的能力,特别是在中国,很多家庭都在拼命的定投,但定投的不是基金股票,而是房产。
在此之前也就是16年之前也许定投房产或许是个好的选择,这并不是理论推据而是最近这些年的事实。房地产已经渡过了高速发展期,如果视而不见再定投房产进行保值增值就显得不明智了。
所以说并不是定投策略不好,但为何很少有人在股市中使用定投策略呢?书中给出了“简单恐惧症”这个概念。确实也是这样,作为一个股民,总觉得过于简单的投资方法太普通了很难赚到钱。总喜欢寻找神秘的技术指标,复杂的交易系统而忘却了返璞归真。对所谓的江恩24条情有独钟,但江恩24条他自己都做不到更何况一个要资金没资金要纪律没纪律要什么没什么的散户了。
复杂并不等于高级,进而,高级并不见得有效。如果你现在很郑重的问一个年轻人,并表示这回答正确与否对其很重要。那么一个简单的问题1+1等于几,估计他有可能思考很长时间,然后给出了错误答案!因为他觉得你不可能出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进而过度的复杂化。
就像巴菲特所说,买入并持有,慢慢变富! 巴菲特的持仓很多人都知道,但并没有几个人愿意买入并持有等待慢慢慢变富!
今天就先思考到这里,书还没看完,一点点的看,一点点的消化。除了简单恐惧症外,我觉得还有个很少有人使用定投策略的原因,就是每个进入股市的人都太过于自信了,自信到总觉得自己能够战胜市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