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新政落地!退休年龄弹性选,养老金这样算才不会吃亏
延迟退休方案经过多年调研、酝酿,终于在年初开始落地执行。很多人对于延迟退休以及弹性政策问题比较关注。今天我们具体聊聊。
很多人都很关心“明明缴够了社保,退休年龄却要延后?”这吃不吃亏呢?还有一些人想了解“灵活就业人员能提前领养老金吗?
过去,退休年龄是铁板一块的“时间点”,比如男职工60岁、女职工55岁或50岁。而新规实施后,退休年龄变成了一个“弹性区间”,职工可以在法定退休年龄基础上选择提前或延后最多3年退休。举个例子:某男职工原本应在2025年60岁退休,改革后他的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63岁,但他可以选择在60岁提前退休,也可以和单位协商后继续工作到66岁。这是比较人性化的一部分,很多人也松了一口气。
对于单位职工来说,如何选择退休时间?核心原则是“自愿协商”。如果职工希望提前退休,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养老保险缴费满最低年限;二是提前退休年龄不能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50岁)。例如,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原本50岁退休,改革后法定退休年龄延迟至55岁,但她们最早仍可在50岁退休,前提是缴费满15年
改革前,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政策与单位职工基本一致,但新规实施后,这一群体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根据政策,灵活就业人员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后,可自愿选择提前退休,但同样受限于原法定退休年龄下限。例如,某女性灵活就业者原本50岁退休,改革后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55岁,但若她缴费满15年,仍可选择在50岁退休,只不过养老金会因缴费年限短而较低。值得注意的是,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同步调整。从2025年起,男性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年龄从60岁逐步延迟至63岁,女性从55岁延迟至58岁;最低缴费年限也从2030年起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这意味着,如果灵活就业者选择延迟退休,不仅能继续工作增加收入,还能通过延长缴费提高养老金——每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也可增加。
“早退三年,养老金会少拿多少?”这是许多人最关心的问题。根据现行政策,养老金计算公式并未因延迟退休而改变,仍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
例如:某职工若提前3年退休,缴费年限减少3年,假设其原本缴费30年,养老金约为每月3000元;若提前退休,缴费27年,养老金可能降至约2700元。不过,政策也提供了缓冲空间。对于在2025-2029年期间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5年;2030年后退休的,每年仅需多缴6个月,直至2040年达到20年。此外,选择延迟退休的职工,养老金会因缴费年限和社平工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
延迟退休改革看似增加了个人负担,实则暗含多重考量。
其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1980年代的68岁提高至2023年的78.3岁,原有退休年龄已不符合现实;其二,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剧,2024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已超6万亿元,延迟退休可缓解资金缺口;其三,弹性退休赋予劳动者更多自主权,尤其是对从事体力劳动或健康欠佳的人群,提前退休提供了“退出机制”。延迟退休不是简单的“多干几年”,而是个人与政策的双向磨合。
对于劳动者而言,关键是根据自身健康、经济状况和职业特点,在“早退少领”与“晚退多拿”之间找到平衡。例如,技术型职工可选择延迟退休以发挥经验优势,而体力劳动者则可优先考虑提前退休。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建议尽早规划缴费策略。若收入不稳定,可按最低基数缴费,但尽量拉长缴费年限以弥补基数差距;若经济宽裕,可选择高缴费基数,并利用延迟退休政策积累更多养老金
欢迎小伙伴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你会选择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为什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